天地蘧庐,檐底白云留宿。绕清流、几间茅屋。
板桥几曲。蒲帆几幅。漾晴光,一帘新绿。
细笋丛生,删去短墙孙竹。觅荒园、煮些溪簌。
青樽未足。黄粱已熟。享人间塞翁真福。
天地蘧庐,檐底白云留宿。绕清流、几间茅屋。
板桥几曲。蒲帆几幅。漾晴光,一帘新绿。
细笋丛生,删去短墙孙竹。觅荒园、煮些溪簌。
青樽未足。黄粱已熟。享人间塞翁真福。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风中柳·宿西溪精舍,和陈眉公韵》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幽的画面。诗人将自己置于天地之间的简朴居所——茅屋之下,白云为伴,清流环绕,环境清雅。板桥曲折,蒲帆点点,阳光透过帘幕洒下新绿,生机盎然。竹丛围绕,短墙增添了几分野趣。在荒园中,诗人煮着溪边的食材,享受着朴素的生活。尽管酒还未尽,但心中的满足已如同黄粱梦成,感受到的是如塞翁失马般的真福。整体上,这首词以自然景色和淡泊心境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对简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素苞淡注。
自是东君试。
占断陇头光,正雪里、前村独步。
一枝竹外,日暮怯轻寒,山色远,水声长,寂寞江头路。
小桥斜渡。
人静销魂处。
淡月破黄昏,影浮疏、清香暗度。
竹篱茅舍,斜倚为谁愁,应有恨,负幽情,惟恐风姨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