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亦见明月,梦亦见明月。
明月浩平沙,梦时照城阙。
故人十年死,在地已枯骨。
樽酒致颜色,身死泪未竭。
岱云青嵯峨,濡海动一发。
深榛多虎狼,飞鸟五日越。
来何涉崄巇,去何堕飘忽?梦醒月又斜,?气晓蓬勃。
醒亦见明月,梦亦见明月。
明月浩平沙,梦时照城阙。
故人十年死,在地已枯骨。
樽酒致颜色,身死泪未竭。
岱云青嵯峨,濡海动一发。
深榛多虎狼,飞鸟五日越。
来何涉崄巇,去何堕飘忽?梦醒月又斜,?气晓蓬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感悟。通过“醒亦见明月,梦亦见明月”的开篇,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之景与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暗示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模糊。明月在梦中与现实中同时显现,象征着心灵深处永恒不变的追求与向往。
接着,“明月浩平沙,梦时照城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明月照亮沙漠,也照亮了梦境中的城市,寓意着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内心的梦想与希望始终如一,如同那不灭的明月。
“故人十年死,在地已枯骨。樽酒致颜色,身死泪未竭。”这四句则转向对逝去友情的哀悼。即使故人已逝,但心中的怀念与思念却如同泪水般不断流淌,无法停止。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生者与死者的情感状态进行对比,表达了对逝去友谊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岱云青嵯峨,濡海动一发。”岱云指泰山之云,濡海则是海水。这两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暗含了对人生起伏、世事无常的感慨。云的高耸、海的波涛,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变化,提醒人们要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落。
“深榛多虎狼,飞鸟五日越。”这两句描述了险恶的自然环境,以及生命在其中的艰难生存。深林中有猛兽,飞鸟也要经历五天的迁徙才能越过障碍,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不易与坚韧。
“来何涉崄巇,去何堕飘忽?”这两句提出了对生命旅程的疑问,无论是来时的艰难还是去时的飘忽,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命运不可预知性的感慨。
最后,“梦醒月又斜,?气晓蓬勃。”梦醒后,月亮已经偏斜,象征着梦境的结束和现实的回归。而清晨的空气则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暗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的来临。整首诗在对比与转折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情感的深刻洞察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