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为纸传拾遗,徒闻厥名未见之。
何来映座光配藜,不胫而走翳予思。
囫囵无缝若天衣,纵横细纬织网丝。
即侧理耶犹然疑,张笔李墨试淬妃。
羲献父子书始宜,不然材可茂先追。
何有我哉宛抚兹,万番毋乃侈记私。
两幅已足珍瑰奇,藏一书一聊纪辞。
清风穆如对古时,澄心金粟父视儿。
寄情枕葄宜隃糜,博览缺咏又何其。
宣毫绨几为摛词,仿佛尚卿首肯斯。
海苔为纸传拾遗,徒闻厥名未见之。
何来映座光配藜,不胫而走翳予思。
囫囵无缝若天衣,纵横细纬织网丝。
即侧理耶犹然疑,张笔李墨试淬妃。
羲献父子书始宜,不然材可茂先追。
何有我哉宛抚兹,万番毋乃侈记私。
两幅已足珍瑰奇,藏一书一聊纪辞。
清风穆如对古时,澄心金粟父视儿。
寄情枕葄宜隃糜,博览缺咏又何其。
宣毫绨几为摛词,仿佛尚卿首肯斯。
此诗《咏侧理纸》由清代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侧理纸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这种独特纸张的赞叹与欣赏。
诗人首先以“海苔为纸传拾遗”开篇,巧妙地将侧理纸比作海苔,暗示其珍贵稀有,如同从遥远海域中寻得的宝物。接着,“徒闻厥名未见之”表达了诗人虽久闻其名却无缘亲见的遗憾,引出下文对侧理纸的直接描述。
“何来映座光配藜,不胫而走翳予思”两句,生动描绘了侧理纸在烛光下散发的光芒,犹如藜火般温暖,激发了诗人的思绪。接下来,“囫囵无缝若天衣,纵横细纬织网丝”则赞美了侧理纸的完美无瑕,如同天衣无缝,其经纬交织如同精巧的网丝,展现出其工艺的精湛。
“即侧理耶犹然疑,张笔李墨试淬妃”两句,诗人以疑惑和尝试的态度,表达了对侧理纸的进一步探索与尝试,试图用不同的笔墨来检验其特性。随后,“羲献父子书始宜,不然材可茂先追”则提到,这种纸适合书写,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书法大师,暗示其历史悠久且品质卓越。
“何有我哉宛抚兹,万番毋乃侈记私”表达了诗人对侧理纸的喜爱之情,并认为收藏一张这样的纸已经足够珍贵,不必过分强调个人喜好。最后,“两幅已足珍瑰奇,藏一书一聊纪辞”强调了两幅侧理纸的珍贵,可以用来记录文字或作为珍藏品。
“清风穆如对古时,澄心金粟父视儿”通过比喻,形容在清风中阅读侧理纸上的文字如同回到古代,让人心境宁静,如同父亲看着孩子般慈爱。接下来,“寄情枕葄宜隃糜,博览缺咏又何其”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枕边放置侧理纸,以便随时阅读,同时也感叹于自己未能广泛搜集更多关于侧理纸的知识。
“宣毫绨几为摛词,仿佛尚卿首肯斯”则提到使用宣纸和硬木几案来书写,仿佛得到了古代文人尚卿的认可,进一步强调了侧理纸的高雅与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侧理纸的细致描绘和赞美,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这种纸张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其对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