蹊径萦纡曲似钩,九华人寂水空流。
半林青照千山暝,一榻松风六月秋。
石磴步冲银汉近,洞箫声断綵云浮。
登临不尽豪吟兴,遍倚西风十二楼。
蹊径萦纡曲似钩,九华人寂水空流。
半林青照千山暝,一榻松风六月秋。
石磴步冲银汉近,洞箫声断綵云浮。
登临不尽豪吟兴,遍倚西风十二楼。
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游历其中的深切感受。首句“蹊径萦纡曲似钩”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路蜿蜒曲折,如同弯曲的钩子,形象地展现了登山的艰难与险峻。接着,“九华人寂水空流”一句,通过“人寂”和“水空流”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宁静之中。
“半林青照千山暝”描绘了山林间的一抹青色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醒目,仿佛是千山万岭中的一线生机。“一榻松风六月秋”则将夏日的凉爽与秋天的宁静巧妙结合,松风拂过,仿佛带走了六月的炎热,带来了秋日的凉意,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清凉感。
“石磴步冲银汉近”一句,诗人通过想象自己踏着石阶,仿佛能接近银河,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洞箫声断綵云浮”则以音乐与云彩的结合,进一步渲染了山中仙境般的意境,洞箫之声悠扬,似乎在云端飘荡,增添了诗作的浪漫色彩。
最后,“登临不尽豪吟兴,遍倚西风十二楼”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豪情与喜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感慨。整首诗通过对九华山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何年凿源开混茫,桃花两岸吹红香。
烟消远浦生微阳,渔舟误行溪水长。
溪回岸转山隙光,疑有绛阙仙人房。
居民争出罗酒浆,花间笑语音琅琅。
抱琴释子眉发苍,响泉韵磬鸣长廊。
能谈往事悲孟尝,昔时台沼今耕桑。
又如勇士赴敌场,坐令游子思故乡。
清猿抱木号鸿荒,孤吟划见丹凤翔。
曲终待月西南厢,重调十指初不忙。
如见古画秦衣裳,春天百鸟争颉颃。
桃源归来今已忘,弹到落花空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