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学道、凭空炼己,志冲天、人间无比。
放旷山林,次后复、逍遥云水。过夷门、又临秦地。
飘蓬十载,游程万里。度关津、崎岖迢递。
事事谙来,但悟了、般般总弃。只随缘、布裘芒履。
当初学道、凭空炼己,志冲天、人间无比。
放旷山林,次后复、逍遥云水。过夷门、又临秦地。
飘蓬十载,游程万里。度关津、崎岖迢递。
事事谙来,但悟了、般般总弃。只随缘、布裘芒履。
这首诗是元代道士丘处机的自咏之作,名为《解冤结·自咏》。诗中体现了作者早期修道的决心和追求,他立志于空无一物的修炼,认为自己的志向超越凡尘。他选择放浪形骸,寄情于山林云水之间,过夷门、入秦地,生活漂泊而自由,行程万里,历经艰险。
诗中“事事谙来,但悟了、般般总弃”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洞察和超脱,经历过种种人事后,他明白了许多,对世间纷扰逐渐看淡,只愿随缘自在,身着布衣芒鞋,过着简朴的生活。整首诗透露出丘处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的道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