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飘飘溪树前,轻篷短棹溪边船。
翩翩鼓枻泛溪去,鉴湖万顷通长川。
入夜披光清且涟,粳秫蔽野横朝烟。
举酒相属意悠然,青天直与水相连。
村墟日高集贩贾,铺排沙头杂儿女。
相逢问答无别言,耳边尽是农家语。
吁嗟世态如春云,纷纷代谢不堪陈。
经过渡口百花繁,信宿随风向水滨。
古来万事长如此,招携何惜采芳频。
会心便是忘机处,忽觉鱼鸟来相亲。
避人休问桃源洞,祇今圣代非嬴秦。
朔风飘飘溪树前,轻篷短棹溪边船。
翩翩鼓枻泛溪去,鉴湖万顷通长川。
入夜披光清且涟,粳秫蔽野横朝烟。
举酒相属意悠然,青天直与水相连。
村墟日高集贩贾,铺排沙头杂儿女。
相逢问答无别言,耳边尽是农家语。
吁嗟世态如春云,纷纷代谢不堪陈。
经过渡口百花繁,信宿随风向水滨。
古来万事长如此,招携何惜采芳频。
会心便是忘机处,忽觉鱼鸟来相亲。
避人休问桃源洞,祇今圣代非嬴秦。
这首《泛溪纪游》描绘了明代诗人庞尚鹏在溪流上泛舟游览的情景,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宁静与和谐,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首句“朔风飘飘溪树前”,以凛冽的北风起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随后“轻篷短棹溪边船”则将读者带入到舟行水上的情境中。接下来,“翩翩鼓枻泛溪去,鉴湖万顷通长川”两句,通过动态的描述,展现了诗人乘舟穿行于广阔湖面的畅快心情。
“入夜披光清且涟,粳秫蔽野横朝烟”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光下波光粼粼,稻田与晨雾交织成一幅宁静的画面。接着,“举酒相属意悠然,青天直与水相连”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船上饮酒谈笑,心境悠然自得,与天空和水面融为一体,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村墟日高集贩贾,铺排沙头杂儿女”描绘了村落的热闹景象,与前文的宁静形成对比,但并未打破整体的和谐氛围。“相逢问答无别言,耳边尽是农家语”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淳朴交流,没有过多的虚伪与矫饰。
“吁嗟世态如春云,纷纷代谢不堪陈”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认为世间变化如同春云般瞬息万变,难以承受。“经过渡口百花繁,信宿随风向水滨”描绘了旅途中的美景,花团锦簇,随风飘荡,充满了诗意。
“古来万事长如此,招携何惜采芳频”总结了人生与自然的永恒规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会心便是忘机处,忽觉鱼鸟来相亲”则是对心灵深处的感悟,认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亲近。
最后,“避人休问桃源洞,祇今圣代非嬴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同时也对现实社会的某种批判,暗示着在当今时代,人们仍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桃花源,不必过分忧虑外界的纷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庞尚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山阴赋客。怪几番睡起,窗影生白。
缥缈仙姝,飞下瑶台,淡伫东风颜色。
微霜恰护朦胧月,更漠漠、暝烟低隔。
恨翠禽、啼处惊残,一夜梦云无迹。
惟有龙煤解染,数枝入画里,如印溪碧。
老树枯苔,玉晕冰圈,满幅寒香狼藉。
墨池雪岭春长好,悄不管、小楼横笛。
怕有人、误认真花,欲点晓来妆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