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来湘水感须眉,故国云山岘首祠。
半世巴夔犹是客,一生稷契但存诗。
干戈收骨知何处?岁月亡胡未有期。
悲愤纷纷称嫡嗣,七歌痛痒几人知。
魂来湘水感须眉,故国云山岘首祠。
半世巴夔犹是客,一生稷契但存诗。
干戈收骨知何处?岁月亡胡未有期。
悲愤纷纷称嫡嗣,七歌痛痒几人知。
此诗《襄阳吊杜工部》由清代诗人叶在琦所作,通过对杜甫的追思与缅怀,展现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深刻敬仰和对其作品的深情解读。
首句“魂来湘水感须眉”,以湘水之灵与杜甫的英气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精神世界的深切感悟。接着,“故国云山岘首祠”描绘出杜甫生前的活动场景,岘首祠成为其精神寄托之所,体现了诗人对杜甫历史地位的认同。
“半世巴夔犹是客,一生稷契但存诗”两句,通过对比杜甫的一生与古代贤臣稷、契,强调了杜甫虽历经漂泊,却始终以诗歌承载着对国家、人民的深情厚意,展现出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干戈收骨知何处?岁月亡胡未有期”则表达了对战乱年代的感慨,以及对国家统一、民族安宁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最后,“悲愤纷纷称嫡嗣,七歌痛痒几人知”以杜甫的诗歌为线索,揭示了其作品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也表达了对杜甫作品被理解程度有限的遗憾,以及对杜甫精神传承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不仅展现了对杜甫个人命运的同情与敬仰,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思考,是一首具有深厚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春风如客,可是繁华主。
红紫未全开,早绿遍、江南千树。
一番新火,多少倦游人,纤腰柳,不知愁,犹作风前舞。
小阑干外,两两幽禽语。
问我不归家,有佳人、天寒日暮。
老来心事,唯只有春知,江头路,带春来,更带春归去。
古观久荒凉,寂然外人境。
草木既蓁芜,风雨亦颓陨。
我来一粪除,地净窗为冂。
晨光散桐阴,夕照落柏影。
置以六尺床,度此三伏永。
终朝餍清凉,半夜或凄冷。
客至共浮瓜,睡馀独煮茗。
遥闻斗筲儿,争夺沸蛙黾。
街头米十千,旱井费縻绠。
对我脱粟盘,徐餐休祝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