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脚溪桥两眼枯,错将鱼目作明珠。
直饶尘尽光生也,照破山河梦见无。
失脚溪桥两眼枯,错将鱼目作明珠。
直饶尘尽光生也,照破山河梦见无。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师范所作的《颂古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失脚溪桥两眼枯",形象地刻画了一个人在溪边行走不慎失足,陷入困境,双眼迷茫的状态。"错将鱼目作明珠",寓意着误将平凡之物当作珍贵之宝,表达了对世俗价值观的反思和对真理的追寻。
后两句"直饶尘尽光生也,照破山河梦见无"进一步深化主题,即使尘世的纷扰全部消除,真正的智慧之光得以显现,也无法照亮那些梦境般的幻象或虚幻的追求。诗人借此暗示,真正的价值并非表面的荣华富贵,而是内心的觉悟与超脱。
整首诗寓言性强,富有禅意,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真实意义和价值所在。
长绳难系日,鞭石难渡海。
悠悠忽百年,神仙又安在。
富贵不足慕,掣电闪光彩。
金石变坚贞,沧桑亦迁改。
买醉有青钱,不饮将谁待。
善恶亦同归,岁月去不来。
世网苦缠人,谁能摆脱开。
十千沽美酒,与君倾尊罍。
取乐艳阳时,莫待霜雪催。
百年能几何,奄忽入泉台。
累累道旁冢,日暮飞尘埃。
君看古昔人,于今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