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其四》
《舟中忆爪哇之游杂述八首·其四》全文
清 / 陈宝琛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竺教昔南暨,疑在齐梁年。

鞭石造万像,冈阜光弥天。

我仅揽其二,诧是鬼斧镌。

巨塔垣五重,龙华会其巅。

得非修罗斗,断脰鲜一全。

其一佛久仆,拽起龛欹偏。

无人踵布施,五亿王面钱。

馀者得诸画,荒寒委风烟。

或于名园遇,辇致如铜仙。

瞀陋阙史乘,兴衰理茫然。

徒令暹罗王,望古悲涕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古代佛教艺术的追忆与感慨。诗人通过描述“鞭石造万像”的宏大场景,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非凡技艺和对宗教的虔诚。巨塔的五重结构与龙华会的壮观景象,仿佛再现了修罗战场的激烈与残酷,以及佛像的庄严与神圣。

然而,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惋惜之情。面对“佛久仆”、“龛欹偏”的情景,无人问津,佛像似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与信徒的供养,五亿王面钱的缺失象征着信仰与文化的衰落。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历史变迁、文化兴衰的深刻反思。

最后,诗人提到这些景象可能在名园中偶遇,如同铜仙般珍贵而稀有,但缺乏记载的历史资料,使得兴衰更替的过程变得模糊不清。暹罗王的想象与哀叹,则进一步加深了对过去辉煌文明的怀念与对现实状况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融合了对古代佛教艺术的赞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陈宝琛

陈宝琛
朝代:清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猜你喜欢

畅伯圭父子下第归乡携嗣由广文书并手佳章宠贶正旧读程门遗书知有潜道者列由求之间今见伯圭父子姓名不胜惊喜因问家世出处果潜道近族遂用其韵反其意出鄙语以谢庶几朋友相与切磋之义也

先正传家逮泗滨,一言一论本诸身。

是间极力窥真际,物外何心逐像人。

蹈履若迷天所赋,奔驰犹误实之宾。

都将出处束高阁,明日从容傥细陈。

(0)

观灯口号十首·其六

珠络琉璃到地垂,凤头衔带玉交枝。

君王不赏无人进,天竺堂深夜雨时。

(0)

观灯口号十首·其二

市楼歌吹太喧哗,灯若连珠照万家。

太守令严君莫舞,游人空带玉梅花。

(0)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其八

桑间篝火却宜蚕,风土相传我未谙。

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纻作春衫。

(0)

书寿穴中石寿星背四言

彼石何人,云是寿者。作镇斯宫,孰分真假。

以幻对幻,有同儿嬉。他日启扃,问尔是谁。

(0)

朝云

东坡真天人,万事早超悟。

生死固了然,刀锯不足怖。

方其谪岭海,负瓢歌道路。

此已遗形骸,死埋随到处。

朝云尔何人,从公不忍去。

万里烟瘴深,此岂有羡慕。

当时士大夫,反眼相背负。

孰料祸患中,义行唯妾妇。

懿哉配坡公,清名照缣素。

惠州松树林,不是小蛮墓。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张公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