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气贞刚,江左语清绮。
由来限天堑,南北风如此。
忽忽千载间,幻化何穷已。
高岸为深谷,北人慕南士。
冶冶弄芳泽,举举饰裙屐。
有声必连琐,有情皆旖旎。
不知谁作俑,恐被陈良耻。
我读徂徕诗,中夜为之起。
公言信不错,鲁国一男子。
河朔气贞刚,江左语清绮。
由来限天堑,南北风如此。
忽忽千载间,幻化何穷已。
高岸为深谷,北人慕南士。
冶冶弄芳泽,举举饰裙屐。
有声必连琐,有情皆旖旎。
不知谁作俑,恐被陈良耻。
我读徂徕诗,中夜为之起。
公言信不错,鲁国一男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宪乔对石守道诗歌的评价和感慨。诗中首先赞扬了石守道诗作的风格,将河朔(北方)的刚健气质与江左(南方)的清新文采相提并论,暗示其作品既有北方的豪放,又有南方的细腻。接着,诗人感叹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迁,指出历史长河中文学风格的变化无穷。
诗人批评当时的文人士大夫过度追求华丽的文辞,失去了质朴和真实,担心这种过度雕琢会如同古代的不良风气,让人想起陈良(春秋时期人物,以巧言令色著称)的耻行。然而,当诗人读到石守道的诗作时,深感其真挚动人,从中夜之时也能被唤醒,认为石守道的言论确有其正确之处,他是一位像鲁国君子一样的人物。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石守道诗歌的赞赏,同时也对当时文风的反思,强调了真诚和质朴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正薰风、蒸榴染艾,用心妆点佳节。
何来小朵搀先放,袅娜轻盈无骨。姿韵别。
是绡泪粘花,裙绿皴成叶。助人凄切。
只似笑如颦,尽堪肠断,那待九秋月。
娇一捻,粉晕嫩红双靥。檀心点点香洁。
生世不谐邻瘴地,薄命果然同妾。真误绝。
怎不赴东君,江左莺花牒。只愁抛撇。
到苗女钗头,蛮娘鬓畔,幽恨共谁说。
桂院秋如水。画廊边、幽泉皱石,湘纹明绮。
密翠浓金香雾里,捧出羊车小史。
按檀板、嫩莺声脆。
憔悴鬓丝禅榻客,又一番、灯下消魂死。
歌未阕,已沉醉。妙龄绝艺真无二。
看当筵、轻嘲浅谑,总含深意。
世上飘零惟我汝,难得今宵相对。
休自逊、青衣班辈。
丸髻清歌施粉黛,是六朝、名士都如此。
聊一笑,我狂矣。
畴昔偕君,说剑论文,心真快哉。
忆几番觞咏,拍肩花市;有时块垒,对哭荒台。
岁月难留,君今去矣,鬼厌人憎剩不才。
谁同调,但一身芒刺,两眼氛埃。金兰旧谱封苔。
咽泪向、陈根滴草莱。盼九霄笙鹤,君其小驻;
百年旦暮,我亦旋来。
如或不然,悠悠隔世,后死何时释此哀。
银笺字,是风流手迹,那忍重开。
二旬吴越路,憎日夜,打头风。
向西子湖边,滕王阁下,细数千峰。凌空。
陡看帆饱,趁晴霞削碎一江红。
鹢首倒飞白鹭,山头背指青松。冥濛。一色水云同。
混混舞鱼龙。看急洑回旋,盘涡撞击,气势豪雄。
推篷。高吟未敢,怕飘将馀响落蛟宫。
忽忆故园千里,春波窈窕冲融。
野沙黄,鹃血紫,鬼燐红。记艰难、鱼水遭逢。
挥戈挽日,箐烟蜑雨翼翔龙。
黄支象马,朱旗展、七萃军容。骨自碎,睢阳垒;
功难纪,未央钟。天南柱、劫火摧铜。
云中金甲,至今崖海扈端宗。
牙门宣国,毅魂立、铁骑呼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