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湖海愧陈登,只有头须未是僧。
坐对黄昏钟鼓定,竹根吹火上吟灯。
老来湖海愧陈登,只有头须未是僧。
坐对黄昏钟鼓定,竹根吹火上吟灯。
这首诗《一室》由金代诗人刘仲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晚年独居一室的生活情景与内心感受。
首句“老来湖海愧陈登”,诗人以陈登自比,陈登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以豪放不羁著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虽年老却仍怀有壮志豪情,但又自觉无法完全像陈登那样自由自在地游历四方,心中不免有些许遗憾和自责。这里的“湖海”象征着广阔的世界,而“愧”字则流露出一种自我反省和谦逊的态度。
次句“只有头须未是僧”,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他虽然在精神上向往自由,但在外在形式上并未真正出家为僧,只是在某些方面保持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诗人的内在精神追求与外在生活状态进行了对比,展现了其内心的矛盾与和谐。
后两句“坐对黄昏钟鼓定,竹根吹火上吟灯”,描绘了诗人独处一室时的宁静场景。黄昏时分,钟鼓声停止,四周一片寂静,诗人独自坐在室内,面对着竹根生火,点燃了吟诵的灯火。这一画面充满了诗意,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也体现了他在静谧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境界。竹根生火,不仅是一种生活细节的描写,更寓意着诗人在艰难环境中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吟灯则是他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吟诵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诗人晚年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其在面对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复杂心境下,依然保持着对自由与精神追求的执着。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传达出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