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芳摇落后,秋色在林塘。
艳态偏临水,幽姿独拒霜。
汉皋霞作佩,湘曲锦为裳。
白首沧江上,相看醉夕阳。
群芳摇落后,秋色在林塘。
艳态偏临水,幽姿独拒霜。
汉皋霞作佩,湘曲锦为裳。
白首沧江上,相看醉夕阳。
这首《芙蓉》诗,由明代诗人申时行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芙蓉花在林塘中绽放的美丽景象。诗中的“群芳摇落后”,点明了季节转换,百花凋零的背景,而“秋色在林塘”则勾勒出一幅秋意盎然的画面。
接着,“艳态偏临水,幽姿独拒霜”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芙蓉花的独特魅力。花朵在水边绽放,不仅增添了水的灵动,也映衬出芙蓉花的艳丽姿态;而“独拒霜”则展现了芙蓉花不畏严寒的坚韧品格,与秋霜相对抗,展现出一种高洁的气质。
“汉皋霞作佩,湘曲锦为裳”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芙蓉花比作汉皋的彩霞和湘水的锦绣,进一步强调了其色彩斑斓、华美绝伦的特点。这种比喻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形象感,也赋予了芙蓉花以神话般的色彩,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最后,“白首沧江上,相看醉夕阳”两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更广阔的自然景观。在白发苍苍的老者眼中,夕阳下的沧江与芙蓉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岁月静好、人生晚景的一种美好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芙蓉花的美丽与坚韧,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
周公作《礼乐》,谓矫世弊害。
秦皇焚《诗》、《书》,乃使民聋瞆。
宋祖设书馆,以礼罗措大。
吁嗟制艺兴,今亦五百载。
世儒习固然,老死不知悔。
精力疲丹铅,虚荣逐冠盖。
劳劳数行中,鼎鼎百年内。
束发受书始,即已缚杻械。
英雄尽人彀,帝王心始快。
岂知流寇乱,翻出耰锄辈。
诵经贼不避,清谈兵既溃。
儒生用口击,国势几中殆。
从古祸患来,每在思虑外。
三代学校亡,空使人材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