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草形偏绿,污池族转盈。
燃鲡吾未暇,摇羽仆还更。
此地诗人况,他时烈女情。
和神何处国,蛇虺不曾生。
化草形偏绿,污池族转盈。
燃鲡吾未暇,摇羽仆还更。
此地诗人况,他时烈女情。
和神何处国,蛇虺不曾生。
这首诗描绘了蚊子的形象与生存环境,以及它在不同情境下的象征意义。首句“化草形偏绿,污池族转盈”形象地描绘了蚊子在污浊环境中繁衍生息的情景,绿色的草形暗示了其生存环境的不洁。接着,“燃鲡吾未暇,摇羽仆还更”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蚊子忙碌的生活状态,即使在被点燃的鱼面前也无暇顾及,继续在空中振翅飞翔。
后两句“此地诗人况,他时烈女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蚊子比作诗人和烈女,表达了蚊子在特定情境下所展现出的坚韧与独立精神。最后,“和神何处国,蛇虺不曾生”则以疑问的形式,探讨了蚊子与神秘力量的关系,同时也暗示了蚊子在某些文化中可能具有的特殊象征意义,比如与蛇虺(毒蛇)相对立,象征着纯净或避邪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蚊子这一常见昆虫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生活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还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和独特的艺术视角。
奕奕高堂,有父有母。父母孔慈,锡我教诱。
其教伊何,曰义与仁。于爱之真,于言之谆。
敬恭听之,允率履之。父母孔仁,而敢怠违。
父母犹天,敬事朝夕。我行或怠,贻我父戚。
孝哉旸也,永钦尔终。尔德式嗣,福禄来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