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庾关道,上有文献祠。
飞甍依绝壁,磨藓认穷碑。
梅亡岭尚名,猿去洞还疑。
不念去者寡,宁知来者稀。
金鉴悟唐帝,朗照识胡儿。
改容谢小友,软美非所宜。
朅还展二忠,千秋良并兹。
驱车庾关道,上有文献祠。
飞甍依绝壁,磨藓认穷碑。
梅亡岭尚名,猿去洞还疑。
不念去者寡,宁知来者稀。
金鉴悟唐帝,朗照识胡儿。
改容谢小友,软美非所宜。
朅还展二忠,千秋良并兹。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吾德的《赠别刘近之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驾车经过庾关道,途经文献祠的情景。祠宇高耸的屋檐依附在峭壁之上,斑驳的青苔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梅树虽已凋零,但山岭依旧以梅命名;猿猴虽已离去,洞穴仍让人产生遐想。诗人感叹时光流逝,离人难留,未来未知,表达了对时间无情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接着,诗人以“金鉴悟唐帝,朗照识胡儿”两句,借古喻今,通过历史上的帝王与异族交往的故事,暗示了面对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和民族交流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洞察人心,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动机。这不仅是对个人处世哲学的阐述,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最后,“改容谢小友,软美非所宜”表明诗人对于年轻朋友的劝诫,告诫他们要改变轻浮的态度,避免过于柔美的言行,以免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自我,强调了为人处世的庄重与谨慎。
“朅还展二忠,千秋良并兹”则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仁义的推崇,希望后人能够继承并发扬这种美德,让这些品质成为永恒的价值观。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深刻思考。
浮沉休自转相猜,客有停杯想渡杯。
火宅正将乘鹿去,海潮初听妙音来。
云含药草三春长,座拥莲花四色开。
久矣定来心似水,愿从开士誓金台。
往年山村九月尽,紫菊渐渐迎霜开。
今年秋尽尚酷暑,花不见菊先见梅。
霏霏江树暖逾绿,炎蒸郁毒来相催。
田夫汗落走赤日,荷镰吐气行尘埃。
官愁吏惨田野泣,燔柴日日徒空回。
耕田终岁不百亩,一半天火焚如灰。
纵有不焚好收割,悬知晚造无蒿莱。
刑名公子食面饼,青苗虽重何足哀。
况乃有客通六籍,金山万丈高崔嵬。
莫耶在手任君使,阶下剖割如风雷。
天穷地变人事改,耕食凿饮岂易哉。
赖有清狂李供奉,时时招醉赏花杯。
神仙不可作,三山岂易求。
烟涛缥缈愁沧洲,江阳有山高且幽,东走泰岱南罗浮。
冲融窈窕五百里,怀灵抱异雄神州。
七岭重㟽莽相揖,九江九派东西流。
天开灵秘不自主,乃遣五老居上头。
五老含真积清气,化作危峰与天倚。
龙昂凤翥不可知,万壑千崖白云里。
当时匡续厌尘光,入长二真升与长。
结庐嘉遁七百载,山亦与之俱姓匡。
玄风真气郁孤赏,回首千秋动萧爽。
读书开社各有缘,潜也白也何遒上。
我闻此山乃为山灵咏真之洞天,蔽亏日月罗风烟。
仙灵欲发发不尽,幽人杖履纷蝉连。
陈生肮脏奋南海,游此曾在前三载。
登高那遣桂丛招,怀人漫向美蓉采。
迢迢山月照行旌,片帆西指豫章城。
行边彭泽秋涛险,到日高梁朔雪生。
丈夫有才宁自弃,蓬矢桑弓射天地。
一出能令宇宙开,重游应尽山川秘。
行行携手越台阴,不须惆怅泪沾襟。
怀中宝剑脕相送,赠尔平生一片心。
《匡庐山歌送陈时献》【明·伍瑞隆】神仙不可作,三山岂易求。烟涛缥缈愁沧洲,江阳有山高且幽,东走泰岱南罗浮。冲融窈窕五百里,怀灵抱异雄神州。七岭重㟽莽相揖,九江九派东西流。天开灵秘不自主,乃遣五老居上头。五老含真积清气,化作危峰与天倚。龙昂凤翥不可知,万壑千崖白云里。当时匡续厌尘光,入长二真升与长。结庐嘉遁七百载,山亦与之俱姓匡。玄风真气郁孤赏,回首千秋动萧爽。读书开社各有缘,潜也白也何遒上。我闻此山乃为山灵咏真之洞天,蔽亏日月罗风烟。仙灵欲发发不尽,幽人杖履纷蝉连。陈生肮脏奋南海,游此曾在前三载。登高那遣桂丛招,怀人漫向美蓉采。迢迢山月照行旌,片帆西指豫章城。行边彭泽秋涛险,到日高梁朔雪生。丈夫有才宁自弃,蓬矢桑弓射天地。一出能令宇宙开,重游应尽山川秘。行行携手越台阴,不须惆怅泪沾襟。怀中宝剑脕相送,赠尔平生一片心。
https://shici.929r.com/shici/F1RGbGPr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