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岁尽此夕,此夕不再得。
大化何心去,流光长自惜。
明日更明年,明年重可怜。
花迷上林月,梦落楚江烟。
相逢半游子,陆沉金门里。
朝典苏季裘,暮乞侏儒米。
千岁递相送,那能屡禁此。
此岁尽此夕,此夕不再得。
大化何心去,流光长自惜。
明日更明年,明年重可怜。
花迷上林月,梦落楚江烟。
相逢半游子,陆沉金门里。
朝典苏季裘,暮乞侏儒米。
千岁递相送,那能屡禁此。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在除夕之夜所作,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深感慨。首句“此岁尽此夕,此夕不再得”直接点出岁末的离别感伤,暗示着旧岁的结束和新年的到来,而“不再得”则强调了时间的不可逆性。
接下来,“大化何心去,流光长自惜”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法则与人的感情交融,表达出对时光匆匆离去的无奈和对光阴的珍惜。“明日更明年,明年重可怜”进一步强调岁月的轮回,但诗人却感到未来更加可悲,因为生活困顿,如“花迷上林月,梦落楚江烟”,暗示着漂泊不定的境遇。
“相逢半游子,陆沉金门里”描绘了诗人的身份——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身处困境,困于权贵之门。“朝典苏季裘,暮乞侏儒米”生动地刻画了生活的艰辛,白天典当衣物,夜晚乞讨度日,生活困苦至极。
最后两句“千岁递相送,那能屡禁此”表达了诗人对长久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对自身命运无法改变的悲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生活的深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