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热呈李太史》
《秋热呈李太史》全文
明 / 伍瑞隆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往年山村九月尽,紫菊渐渐迎霜开。

今年秋尽尚酷暑,花不见菊先见梅。

霏霏江树暖逾绿,炎蒸郁毒来相催。

田夫汗落走赤日,荷镰吐气行尘埃。

官愁吏惨田野泣,燔柴日日徒空回。

耕田终岁不百亩,一半天火焚如灰。

纵有不焚好收割,悬知晚造无蒿莱。

刑名公子食面饼,青苗虽重何足哀。

况乃有客通六籍,金山万丈高崔嵬。

莫耶在手任君使,阶下剖割如风雷。

天穷地变人事改,耕食凿饮岂易哉。

赖有清狂李供奉,时时招醉赏花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秋天异常炎热的景象,与传统意义上秋高气爽的季节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伍瑞隆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异常与社会民生的艰辛。

首句“往年山村九月尽,紫菊渐渐迎霜开”,通过对比往年九月菊花迎霜开放的景象,反衬出今年九月却未见菊花开放,而是提前迎来了梅花,暗示了气候的异常变化。接着,“今年秋尽尚酷暑,花不见菊先见梅”进一步强调了这一现象,点明了今年秋季的炎热。

“霏霏江树暖逾绿,炎蒸郁毒来相催”描绘了江边树木在炎热中更加葱绿,但这种绿色背后却是炎蒸郁毒的侵袭,形象地表现了环境的恶劣。随后,“田夫汗落走赤日,荷镰吐气行尘埃”则直接描绘了农民在酷热中劳作的情景,汗水如雨,挥镰割稻,尘埃飞扬,生动展现了劳动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

“官愁吏惨田野泣,燔柴日日徒空回”表达了官府和官员面对灾情的愁苦,以及百姓生活的困苦,连祭天求雨也徒劳无功。接下来,“耕田终岁不百亩,一半天火焚如灰”描述了农民一年辛勤劳作,收成却寥寥无几,甚至农田被大火焚烧殆尽的悲惨景象。

“纵有不焚好收割,悬知晚造无蒿莱”指出即便有些作物幸免于火灾,但也无法保证晚季的收获,预示着未来的粮食短缺。而“刑名公子食面饼,青苗虽重何足哀”则讽刺了权贵阶层的生活奢华与普通百姓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社会的不公。

最后,“况乃有客通六籍,金山万丈高崔嵬。莫耶在手任君使,阶下剖割如风雷”描绘了一位学识渊博的客人,手中握有知识的力量,如同可以驾驭风雨雷电,隐含了对知识力量的赞美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天穷地变人事改,耕食凿饮岂易哉”表达了对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生活困境的感慨,强调了生存的不易。而“赖有清狂李供奉,时时招醉赏花杯”则以乐观的态度,寄希望于能够借酒浇愁,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反映了作者在艰难时刻仍保持的豁达与乐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民生的描绘,深刻反映了明朝时期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在逆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积极态度。

作者介绍

伍瑞隆
朝代:明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练武太平,登南庙望北山古刹,感怀赋此

忆昔从戎向北陲,重来持节鬓成丝。

夜悬炎海烽烟梦,时听严关杕杜诗。

古戍寒云过铁马,中原睛日闪牙旗。

安危赖有诸君在,酹酒还期下月支。

(0)

暮春方山人邀游山庄

寻芳长啸到林丘,谢眺庄前控紫骝。

白雪满枝临月坞,绛霞绕树抱春流。

石床未醒寰中梦,羽服谁同物外游。

醉挹韶光问花事,从来不解破边愁。

(0)

煨橘次匏翁

长安冰雪里,金橘讶团团。

有味须凭火,多情自弄丸。

消融何处妙,分剖个中难。

香似风前采,色非霜后看。

侑觞真胜蜜,出鼎或疑丹。

题数曾书寄,盟功及燧钻。

未论生与熟,独爱苦兼酸。

明日春阳动,烦君别荐盘。

(0)

冬日山行与从者二僧·其二

游从俗客不如僧,此语吾闻识者曾。

今日山中逢二子,袈裟风引路登登。

(0)

送刘介夫·其二

炎荒蜀道宦途长,何处风光不饱尝。

鹿洞旧游时入梦,烦君为我赋新堂。

(0)

如山卜隐初成

湖海萧条岁月迟,江东谁复问潘葵。

易台共我双巾葛,吟社添君一杖藜。

翼健已超尘外网,眼明还看世间棋。

昨冬先献希龄酒,今日迎长又赋诗。

(0)
诗词分类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诗人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