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屋万松顶,悄无人往还。
饮猿摇涧月,飞鹭点秋山。
竹静风相挠,水流云自闲。
翛然忘物我,禽语两相关。
结屋万松顶,悄无人往还。
饮猿摇涧月,飞鹭点秋山。
竹静风相挠,水流云自闲。
翛然忘物我,禽语两相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林景象。开篇“结屋万松顶,悄无人往还”塑造出一片幽深而孤寂的居所,远离尘嚣,只有松树环抱。这不仅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也映射出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接下来的“饮猿摇涧月,飞鹭点秋山”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月光下的溪流中有猿饮水,远处的山上有鹭点缀,这些生动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和热爱。
“竹静风相挠,水流云自闲”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恬淡自适的情趣。竹林在微风中轻摇,与水流和浮动的云朵共同营造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最后,“翛然忘物我,禽语两相关”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融入与忘我之境。诗人仿佛已经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与林间的鸟鸣声相应和,达到了一种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超脱世俗纷争、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切情感。
入帘轻絮故依人,梦后题诗欲判春。
纵使相思解销骨,此情终未作黄尘。
少年慕简册,编蒲抄古书。
有闻未能行,常恐迷厥初。
青毡雪窗夜,卧起卷复舒。
岁久亦穿穴,客冷不及渠。
知公已坐忘,物我归如如。
黄团稳叠足,绣茵一籧篨。
传闻伏蒲谏,天子怀每虚。
出处谅未免,裹轮联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