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亦西郊有草堂,绿阴门巷麦风凉。
缲车索索鸣中廇,烟火依依接近疆。
溪女缬裙提瓮汲,邻翁挟俎隔田穰。
熙熙实有先民乐,不比桃源事渺茫。
我亦西郊有草堂,绿阴门巷麦风凉。
缲车索索鸣中廇,烟火依依接近疆。
溪女缬裙提瓮汲,邻翁挟俎隔田穰。
熙熙实有先民乐,不比桃源事渺茫。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董纪在西郊草堂的生活场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草堂周围自然环境的清新与生机,以及乡村生活的淳朴与温馨。
首句“我亦西郊有草堂”,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对草堂生活的向往与自得之情。接着,“绿阴门巷麦风凉”一句,以绿树成荫的门巷和微风吹过麦田带来的清凉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舒适的氛围。随后,“缲车索索鸣中廻,烟火依依接近疆”两句,生动描绘了草堂周边农事活动的繁忙景象,缲车的声响与袅袅炊烟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
“溪女缬裙提瓮汲,邻翁挟俎隔田穰”则进一步展示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细节。溪边女子穿着鲜艳的缬裙,提着水瓮汲水,邻家老翁手持盛满食物的盘子,隔着田地相互交流,这些场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温暖。
最后,“熙熙实有先民乐,不比桃源事渺茫”两句,诗人感慨道,这样的生活状态与古代先民的快乐相似,远非虚构的世外桃源所能比拟。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的满足与珍惜,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草堂周围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悟。
万古销魂愁易老,三秋桂梦飘。
高寒绛阙,天空眇眇,海碧迢迢。
几番圆又缺,赚几番、玉瘁花蕉。
试回首、奈霓裳歌断,银汉墙高。应教。
庄严七宝,水精云母匠心雕。
山河小影,星辰昨夜,风露中宵。
上梁文早就,愿大千、遍满休凹。倚琼箫。
看素娥欲下,广袖纷招。
名卉来南土,奇葩曜上方。
花迟疑避雪,叶早为迎阳。
灵液滋玄干,仙云拂素裳。
无言恒敛笑,不谢暗飘香。
夕伴芝房月,朝承菟苑霜。
飞窥玉女镜,舞扑羽人觞。
拟结千年实,先呈五出妆。
帝羹如可和,持此奉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