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裂纹匀真古纸,跋印多时俗眼美。
诚悬尚复误疑似,有渭方能辨泾水。
真伪头面摸趺趾,久假中分辨愚智。
宝轴时开心一洗,百氏何人传至米。
直裂纹匀真古纸,跋印多时俗眼美。
诚悬尚复误疑似,有渭方能辨泾水。
真伪头面摸趺趾,久假中分辨愚智。
宝轴时开心一洗,百氏何人传至米。
这首诗是宋代书法家米芾所作的《题子敬范新妇唐摹帖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鉴赏古纸和书法作品为题材,表达了对真伪鉴别之难以及对艺术真谛的追求。
首句“直裂纹匀真古纸”,描绘了古纸的独特纹理与质感,强调了古纸的珍贵与独特性。接着,“跋印多时俗眼美”则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古物的审美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欣赏标准,但这种标准有时可能过于表面化或肤浅。
“诚悬尚复误疑似”一句,引用了古代书法家颜真卿(诚悬)的例子,说明即便是大师也可能在真伪判断上产生疑惑,进一步强调了鉴定古物的复杂性和难度。“有渭方能辨泾水”则是通过比喻,指出只有具备深厚知识和经验的人才能准确地区分出真伪,如同能够分辨泾河与渭河一样。
接下来,“真伪头面摸趺趾,久假中分辨愚智”进一步阐述了真伪鉴别的关键在于细节的把握,真正的专家能够在细微之处分辨出真伪,而普通人则难以做到。最后,“宝轴时开心一洗,百氏何人传至米”表达了对艺术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像米芾这样的艺术家能够将艺术精髓传播给后世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古纸和书法作品鉴赏的描述,反映了米芾对于艺术真伪鉴别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艺术传承的重视和对后世艺术发展的期待。
雨馀热喘思澡雪,有客叩门筇九节。
相携款竹墨池家,竹间张饮碧筒折。
枞枞玉立肩相齐,何羡掖垣歌紫微。
会须把臂入林去,山王掉首麾去之。
骨相恐难飞食肉,功名浪费杀青竹。
渭川自有千户封,持此较彼差不俗。
平生我亦厌荣观,为君醉眠蕲簟寒。
人间有此碧玉镜,那怕火伞张炎官。
人间今北海,天上谪仙人。
雄论堪医国,新诗可泣神。
摇毫云落纸,挥麈坐生春。
芸阁登吟惯,绫衾入直频。
三十辞故里,二载宦全闽。
婉画裨南阃,英名动北辰。
惠风吹别思,细草碾征轮。
行矣跻华要,声猷日日新。
池馆翠凉处,宽閒称客居。
未仙犹阆苑,不梦亦华胥。
竹净堪居鹤,荷香欲醉鱼。
心清无个事,长日一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