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得出家,一生受快乐。
饮食满盂中,架上选衣著。
平明欲稀粥,食手调羹臛。
饱吃取他钱,此是口客作。
天王元不朝,父母反拜却。
黠儿苦读经,发愿离浊恶。
身心并出家,色欲无染著。
同时小去家,有悟亦有错。
憨痴求身肥,每日服石药。
生佛不拜礼,财色偏染著。
白日趁身名,兼能夜逐乐。
不肯逍遥行,故故相缠缚。
满街肥统统,恰似鳖无脚。
童子得出家,一生受快乐。
饮食满盂中,架上选衣著。
平明欲稀粥,食手调羹臛。
饱吃取他钱,此是口客作。
天王元不朝,父母反拜却。
黠儿苦读经,发愿离浊恶。
身心并出家,色欲无染著。
同时小去家,有悟亦有错。
憨痴求身肥,每日服石药。
生佛不拜礼,财色偏染著。
白日趁身名,兼能夜逐乐。
不肯逍遥行,故故相缠缚。
满街肥统统,恰似鳖无脚。
这首诗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出家与世俗生活。通过对比,诗人展现了两种生活方式的利弊。
出家者的生活被描绘为无忧无虑、充满快乐。他们饮食丰盛,衣物丰富,自由地选择食物和衣物,过着简单而满足的生活。出家人专注于修行,远离尘世的诱惑,心灵得以净化,身体也得到健康。这种生活方式强调精神的纯净与内心的平静。
相比之下,世俗生活则充满了忙碌与欲望。人们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奔波,为了满足感官享受而努力。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富足,但内心却可能充满了焦虑和空虚。世俗之人追求名利,同时也深陷于物质和情感的诱惑之中,难以摆脱束缚。
诗人通过对比,揭示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出家与世俗生活各有利弊,关键在于个人的选择和追求。诗中的讽刺意味提醒读者,无论选择何种生活方式,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贪婪和无知的深渊。同时,也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成长与净化。
御历新颁岁欲徂,分茅四国望仍孤。
空烦补牍臣为咈,喜见从绳帝曰都。
日下无彊申祝颂,殿中有制已传呼。
近臣此际辞供奉,带砺衔将玉诏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