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苏隐君于青阳山中归却寄此》
《访苏隐君于青阳山中归却寄此》全文
明 / 林大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江上维舟拟造庐,竹间遥望引轻裾。

谁传信息千山外,应为神交十载馀。

云影渐移归涧谷,峰阴乍转见樵渔。

别来却忆双庭桂,不信朝阳迹已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隐居在青阳山中的苏隐君的过程与心境。首句“江上维舟拟造庐”,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乘船前往的目的地,表达了对隐居之所的好奇与期待。接着,“竹间遥望引轻裾”一句,通过细腻的视觉描写,展现了竹林间的静谧与幽深,以及诗人远眺时的轻盈姿态,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谁传信息千山外,应为神交十载馀。”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消息的疑惑与期待,同时也暗示了与苏隐君之间深厚的精神交流和长久的友谊。诗人似乎在思考,是什么信息跨越千山传递而来,是否与他们之间的精神联系有关。

“云影渐移归涧谷,峰阴乍转见樵渔。”这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云影的移动与峰阴的转换,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寓意着世事的变迁。同时,诗人通过“见樵渔”这一细节,将自然与人类生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最后,“别来却忆双庭桂,不信朝阳迹已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离别后对苏隐君住所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人相信,即使朝阳的痕迹已经消失,但苏隐君所居住的双庭桂依然存在,象征着美好记忆与精神追求的永恒。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探访隐士的旅程及其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感悟,充满了对自然、友情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探索。

作者介绍

林大春
朝代:明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猜你喜欢

静室

静蕴动之机,动彰静之理。

譬如水与波,岂能别彼此。

攀跻讵非劳,宴息因至止。

随照乃失宗,归根尽得旨。

虚室设有云,糟柏而已矣。

(0)

湖心楼金河流至此而益宽汇为一湖以蓄其势并为长坝以备节宣斯长河左右稻田皆资灌溉矣湖心楼三间大有嘉禾烟雨之致

坎流兑泽两相资,湖控金河合在兹。

便向中央起楼可,每因稍暇泊舟宜。

潇湘画意看米老,烟雨诗情忆禦儿。

长坝节宣稻田赖,淙涛声在座间披。

(0)

唐棣松阴钓艇

长松谡谡翠涛寒,缓棹清溪把钓竿。

节概自教千载慕,展图便拟富春滩。

(0)

嵌岩室

林壑入奇观,烟云足佳致。

嵌岩拟陶穴,峭茜饶清閟。

栋宇既不藉,藻缋安容试。

门惟一洞幽,席可十笏置。

俯仰托遥会,栖迟得近憩。

堪蠲五盖累,以受万物备。

纵匪木石居,时复有此意。

(0)

谒元圣祠

东山宗国重巡狩,元圣崇祠设苾芬。

三吐有勤殷接士,一篇无逸训为君。

辅成迹不同迁甲,忠武心原为孝文。

官礼雎麟共条贯,诸家注解惜徒纷。

(0)

诗礼堂六韵

书堂殿左陲,进讲忆于兹。

以立应惟礼,为言必在诗。

义因陈亢发,名自伯鱼垂。

益切重来慕,还教欲去迟。

唐槐宋银杏,今日昔斯时。

望道吾何见,徒存景仰思。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