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世那能似鲁连,祗因贪结海山缘。
偶逢居士论初地,却引私陀礼梵天。
白马东来无法授,青牛西去有经传。
但教心境长如水,不碍真如不碍玄。
轻世那能似鲁连,祗因贪结海山缘。
偶逢居士论初地,却引私陀礼梵天。
白马东来无法授,青牛西去有经传。
但教心境长如水,不碍真如不碍玄。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三迭韵和徐宗伯大士斋韵》。诗中以“轻世”开篇,对比鲁连的超脱世俗,表达了一种对尘世的淡然态度。接着,通过“祗因贪结海山缘”一句,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与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偶逢居士论初地,却引私陀礼梵天”,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与高僧或隐士相遇,探讨佛法,心向宗教的情景。通过“白马东来无法授,青牛西去有经传”,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法智慧的追寻,以及对不同文化、思想的尊重与接纳。
最后,“但教心境长如水,不碍真如不碍玄”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心灵如同流水般清澈,既不阻碍对真理的追求(真如),也不妨碍对神秘奥义的理解(玄),体现了其对精神境界的高远追求和对宇宙真理的不懈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对宗教智慧的探索,以及对内心世界纯净状态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境界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小乱入城好,大乱入山便。
在昔用斯语,于今则不然。
盗贼满山时,岂能此独全。
父老为我言,此地久安眠。
万山拥其后,千山护其前。
灌木万余株,清流绕其边。
曲径十余里,危石悬其巅。
不惟山水好,而又有山田。
不惟山田好,又有美竹焉。
有麻果如丝,有栗果如拳。
有梅匝茅屋,有兰可成阡。
相见皆古人,不分愚与贤。
亦少衣冠人,岂复肯守钱。
其风不凋薄,或可免颠连。
吾将携妇子,酿酒乐尧天。
诸子渐长大,课读兼课佃。
斫竹学织帘,读书功不捐。
无米拾橡栗,聊以续炊烟。
探奇既有梅,采药将学仙。
佩此王者香,一抚《猗兰》篇。
龙潭禁城内,虽小亦巨泽。
窅然处西偏,远如避世客。
古观晋唐遗,名园隆万宅。
宜雪再宜雨,宜隐亦宜谪。
松涛白日飞,荷叶远天碧。
在昔中丞公,学佛竖铁脊。
弃家入无生,放生意成癖。
鸟影摩天空,鱼弄波声湱。
汪汪千顷陂,积鳞恒触迫。
巨舸载沈江,生意取相适。
老僧咒喃喃,永断刀砧赤。
讲艺集诸生,贤豪尽前席。
微言飒然来,如霜面皮掴。
高格离人群,真风慑蛮陌。
叹息斯人亡,澄潭空日夕。
天黄草白寒飞雪,朔风凛凛肌肤裂。
独留远塞何时还,长安万里音书绝。
牧羝羝不乳,怀乡寸心苦。
一轮寒月照征人,岁月消磨十九春。
去时少年今老大,归来麟阁衰颜绘。
只身全节何艰难,忍死间关此为最。
宋之张邵朱弁洪浩,元之郝文忠。
多年羁绁异邦士,此心此境先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