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冷灶》
《冷灶》全文
明 / 卢若腾   形式: 古风  押[啸]韵

犹忆十年前,粝饭足饱噍;

六、七年以来,但糜亦欢笑。

去年艰粒食,饥赖山薯疗;

今年薯也无,冷灶频断烧。

有田不得耕,耕熟复遭剽;

若望人解推,譬之瓠无窍。

举世尚武功,不闻需智调;

亦或饰文名,未解赏墨妙。

众方悦谐媚,而余孤且峭;

每怀杞人忧,持论中其要。

以此触忌讳,乏绝谁相吊!

今年既如此,明年可预料?

问余服未服,仰天头自掉。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清初诗人卢若腾所作的《冷灶》,以个人的生活经历为背景,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农民生活的艰辛和世态的冷漠。诗中通过对比过去的简朴生活与现在的困苦,表达了对社会风气的不满和自身的无奈。

首句“犹忆十年前,粝饭足饱噍”回忆了十年前还能满足于粗茶淡饭的日子,接着写到近年来即使粗劣的食物也能带来欢笑,暗示生活水平的下降。然而,“去年艰粒食,饥赖山薯疗”揭示了去年的严重饥荒,山薯成为救命粮,而今年连山薯都难以获取,生活更加艰难,“冷灶频断烧”描绘了家中炉火时常熄灭的凄凉景象。

诗人感慨“有田不得耕,耕熟复遭剽”,田地无法耕种,辛苦劳作的成果却被他人掠夺,表达出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若望人解推,譬之瓠无窍”比喻寻求帮助如同空葫芦无处开口,暗示了求助无门的绝望。他批评世人崇尚武力,忽视智慧和文化的价值,“众方悦谐媚,而余孤且峭”,反映出时代的浮躁和自己的孤独坚守。

最后,诗人忧虑未来,“以此触忌讳,乏绝谁相吊”,因直言不讳而触犯禁忌,无人同情。他以“今年既如此,明年可预料?”预示着更严峻的前景,结尾“问余服未服,仰天头自掉”则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哀叹,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

作者介绍

卢若腾
朝代:明

卢若腾,又字海运,号牧洲;文号留庵。明末清初福建同安县金门贤厝人。1598年(明神宗万历廿八年)出生,1640年(明崇祯庚辰十三年)与潘湖黄锡衮同榜进士,授兵部主事,升郎中。尝官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驻宁波,兴利除弊,遣爱在民,有“卢菩萨”之称。他支持郑成功收复台湾并于1664年赴台投郑,至澎湖突然病重而卒。著有《留庵文集》、《方舆互考》、《岛噫诗》、《与耕堂随笔》、《岛居随录》等。
猜你喜欢

寄龚漕六首·其五

天朝未许投簪去,我幸已成全璧归。

全璧归来何所憾,暮年只是惜分违。

(0)

酒酣再赋一绝

二年两度到蛾眉,今日还来话别离。

所恨行人难久住,酒阑不见月明时。

(0)

前太守仲求石问留题因和三首·其一

不解追时好,尤非治郡才。

故山猿鹤怨,应怪未归来。

(0)

松岭

君爱山间十八公,俨然风操出樊笼。

四时已占青青色,更有松黄胜万红。

(0)

和隐老见怀二首·其一

独立溪头怅望时,高人遗我送春诗。

不知春色归何处,月落空庭费梦思。

(0)

和李民载梅花二首·其二

独坐无聊感岁华,骚人忽寄一枝花。

虽无素手簪罗髻,已觉春生野老家。

(0)
诗词分类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诗人
王沂孙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