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
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
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
独步珠宫里。佳名岩桂。却是因遗子。
不自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
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
香外无香比。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
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
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
独步珠宫里。佳名岩桂。却是因遗子。
不自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
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
香外无香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万俟咏的《蓦山溪·桂花》。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桂花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徜徉于桂花之下,感受着桂花清新的香气和深远意境的情怀。
“芳菲叶底。谁会秋江意。”这里,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秋天美景的独特理解和欣赏。这两句也可以看作是全诗的主题概括,既点出了桂花之美,也暗示了诗人对秋意的深刻领悟。
“深绿护轻黄,怕青女、霜侵憔悴。”这几句话中,通过对颜色的描写,展示了桂花与叶子的关系,以及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担忧。这里的“青女”指的是秋风,而“霜侵憔悴”则表达了桂花在秋天面临着被冷冽的霜气所伤害的危险。
“开分早晚,都占九秋天,花四出,香七里。”诗人这里描绘了桂花开放的情景,以及它那远播的清香。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桂花的美丽,更表达了诗人对这份美好持久和广泛传播的希望。
“独步珠宫里。佳名岩桂。”在这一部分,诗人通过对桂花美好的赞誉,表达了自己独自徜徉于桂花之下的喜悦心情。这里的“珠宫”形象化地描述了桂花的珍贵,而“佳名岩桂”则是对桂花的称颂。
“却是因遗子。不自月中来,又那得、萧萧风味。”这一段话,诗人提到了桂花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们与传说中的仙子有关。这里的“不自月中来”暗示了桂花超凡脱俗,而“又那得、萧萧风味”则表达了桂花所带来的清新和独特的香气。
“霓裳旧曲,休问广寒人,飞太白,酬仙蕊。”这一部分诗句中,“霓裳旧曲”指的是古代传下来的仙乐,而“休问广寒人”则是在说桂花之美,不必向那些不懂得欣赏的人询问。这里的“飞太白”和“酬仙蕊”都是对桂花香气超凡脱俗的赞美。
最后,诗人以“香外无香比”作为全诗的结束,这句话既是对桂花香气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整个诗作主题的总结,强调了桂花独一无二的魅力。
召来未得久居中,麾去安知尚不容。
虹卧雪涛怀旧惠,马跑白日掩新封。
村边宅昔邻王翰,冢上碑今愧蔡邕。
绿树青山总无恙,伤心杖履断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