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宇文倅二首·其二》
《送宇文倅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祖佐文忠幕,初新肃悯祠。

昔曾瞻古柏,今始识孙枝。

西鄙方头重,南辕若背驰。

汉朝如谕蜀,草檄舍君谁。

(0)
注释
祖佐:跟随。
文忠:古代对有德行或才能的人的尊称。
幕:幕府,古代官员的私人府署。
肃悯祠:祭祀公正仁慈之神的祠庙。
昔曾:从前。
瞻:瞻仰,观看。
古柏:古老的柏树,象征历史和长寿。
孙枝:后代的枝叶,比喻后继者。
西鄙:西部边疆。
方头重:形容事务繁多,难以应对。
南辕:南方的行动。
背驰:背离,方向相反。
谕蜀:晓喻蜀地,传达命令或指示。
草檄:起草檄文,古代用于发布官方文书或战书。
舍君:除了您,没有其他人。
谁:疑问代词,指代合适的人选。
翻译
我追随文忠公幕府,初次来到新建的肃悯祠。
过去曾仰望过那古老的柏树,如今才见到它的子孙枝叶。
西部边境形势严峻,如同头绪繁多,南方的行动似乎与初衷背道而驰。
汉朝如果要晓喻蜀地,起草檄文离开您还能有谁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送别之情的诗歌,通过对比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深厚的情谊。开篇“祖佐文忠幕,初新肃悯祠”两句,设置了一种庄重、神圣的氛围,为后续情感的抒发奠定基调。

“昔曾瞻古柏,今始识孙枝”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不同,表达了时间流转和事物更新的感慨。古柏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贞,而孙枝则代表了年轻和生机,这里可能暗示着友情的深化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

“西鄙方头重,南辕若背驰”两句,形容行人离别时的心境。西鄙、南辕都是指远处,通过头重脚轻来形容行者内心的沉重与外在行动的矛盾,表现了送别时难以割舍的情感。

最后,“汉朝如谕蜀,草檄舍君谁”两句,则是用历史典故增添诗意。这里提到的“汉朝”和“谕蜀”,可能指的是古代汉武帝派使者去蜀地宣布诏令的情景,而“草檄舍君谁”则是在问,谁能像汉朝的使者那样,在遥远的地方也能得到君王的恩泽。这里既有对往昔历史的追忆,也蕴含了对友人未来安危的关切。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表现出了深沉的情谊和送别时难以言说的哀愁。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宋中道挽辞

文史传家学,声名动帝除。

兰堂空作赋,金匮不雠书。

胜事悲畴昔,清谈想绪馀。

吹箫索上去,归国有魂车。

(0)

次韵酬宋玘六首·其六

山陂畴昔从吾亲,诸父先生各佩纷。

零落长年谁语此,迟回故地却逢君。

衣冠偶坐论经术,襁褓当时刺绣文。

更怪高材终未遇,有司何日选方闻。

(0)

次韵酬朱昌叔五首·其五

乐世闲身岂易求,岩居川观更何忧。

放怀自事如初服,买宅相招亦本谋。

名誉子真矜谷口,事功新息困壶头。

知君于此皆无累,长得追随圹埌游。

(0)

题山寺扉

口衔天宪手持钧,已是龙墀第一人。

回首三千大千界,此身犹是一微尘。

(0)

答俞秀老

诸偶缘安有,实相非相偶。

虽神如季咸,终亦失而走。

(0)

寄四侄旊二首·其二

一日东冈上几回,百重云水隔苏台。

遥知别后诗无数,黄犬归时总寄来。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方仁渊 陈履 董以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