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错阶除花气薰,诚知大块有真文。
禽声不厌閒中听,泉响多从静后闻。
暂借梵言参色色,难称王道欲云云。
华胥梦里观无始,古鼎心香独自焚。
绣错阶除花气薰,诚知大块有真文。
禽声不厌閒中听,泉响多从静后闻。
暂借梵言参色色,难称王道欲云云。
华胥梦里观无始,古鼎心香独自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特见解。首先,“绣错阶除花气薰”一句,以“绣错”形容台阶,既形象又富有艺术感,暗示了环境的精致与高雅;“花气薰”则生动地描绘出花香弥漫的氛围,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充满生机的景象。
接着,“诚知大块有真文”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蕴含深意的理解与敬畏,认为自然界本身便是最真实的学问和教诲。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哲学思考。
“禽声不厌閒中听,泉响多从静后闻”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欣赏鸟鸣与泉水的自然之声,认为在闲暇与宁静之中更能领略到这些声音的美妙与深意,强调了心灵的平静对于感知自然之美的重要性。
“暂借梵言参色色,难称王道欲云云”则可能涉及宗教或哲学层面的思考,诗人或许在寻求精神上的启示与解脱,通过“梵言”(佛教语言)来探讨宇宙与生命的本质,但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王权的某种反思或超越。
最后,“华胥梦里观无始,古鼎心香独自焚”两句,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历史、哲学相联系,通过“华胥梦”(传说中的古代帝王所梦见的仙境)象征着对永恒与未知的探索,而“古鼎心香独自焚”则可能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某种传统价值或精神追求的坚守与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也蕴含了深刻的哲思与精神追求,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