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承宜隐友兄同还精舍赋短律五首为别·其五》
《承宜隐友兄同还精舍赋短律五首为别·其五》全文
明 / 方孝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千载康成学,群贤惜异时。

典章秦火尽,礼乐汉书疑。

聚讼吾何敢,承家子莫辞。

从来参笔削,万一补民彝。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方孝孺所作,名为《承宜隐友兄同还精舍赋短律五首为别(其五)》。在诗中,方孝孺以深沉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学问传承的重视。

“千载康成学,群贤惜异时。”开篇即以“康成”代指儒家经典,暗含对古代学者的崇敬之情。同时,“群贤惜异时”则表达了对不同时代学术交流的惋惜与渴望,体现了诗人对于知识传承与交流的深刻理解。

“典章秦火尽,礼乐汉书疑。”这两句通过历史事件的对比,反映了文化在战争与政治变动中的脆弱性。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大量典籍毁于一旦;汉代虽有所恢复,但仍然存在对礼乐制度的疑惑与探讨。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一种反思。

“聚讼吾何敢,承家子莫辞。”诗人在此表明自己不敢轻易参与学术争论,同时也鼓励继承家学的子弟不要推辞学习的责任。这既是对自身谦逊态度的体现,也强调了家族传统与学问传承的重要性。

“从来参笔削,万一补民彝。”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参与历史书写与修正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对社会道德规范(“民彝”)有所贡献。这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体现了方孝孺作为士大夫阶层知识分子的使命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方孝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和对学问传承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于社会道德与责任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方孝孺

方孝孺
朝代:明   字:希直   号:逊志   籍贯:宁海   生辰:1357—1402年7月25日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猜你喜欢

白马雪涛

层澜叠浪势轰雷,怒雨号风涌雪堆。

半夜四天云墨黑,恍疑白马闯江来。

(0)

画堂春·其二

柳黄移上袂罗单。酒醒娇亸风鬟。

茗瓯才试鹧鸪斑。沈炷熏残。

夜雨可无归梦,晓风何处征鞍。海棠开了尚凭阑。

刬地春寒。

(0)

乌夜啼·其四西湖

漾暖纹波飐飐,吹晴丝雨濛濛。

轻衫短帽西湖路,花气扑春骢。

斗草褰衣湿翠,秋千瞥眼飞红。

日长不放春醪困,立尽海棠风。

(0)

温州双峰寺

两水旁流合,双峰对立分。

未窥龙鼻面,且过雁山门。

玉练泉流石,天低露湿云。

经过随分好,犹未副前闻。

(0)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材是济川功为韵十四首·其六

临渊似平陆,徐行若安土。

推此以扶颠,屹然中流柱。

(0)

题武夷·其二

花满晴烟树满云,我来宁是学仙人。

愿将九曲溪头水,散作年年百里春。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曹著 王苏苏 余玠 胥偃 王仲舒 黎逢 陈淬 郑道传 辛替否 薛克构 李赞华 陈省华 曹粹中 陈瑄 许尧佐 林披 徐琦 查文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