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春去闲花落。蓦飞过、秋千角。
人倚秋千浑不觉。
觉来无着,邻莺曾约,还去将春捉。
骤寒向晚颠风作。处处芳林桐一虐。
韶景轻抛真是错。
自伤迟暮,青衫如昨,有泪痕斑驳。
无端春去闲花落。蓦飞过、秋千角。
人倚秋千浑不觉。
觉来无着,邻莺曾约,还去将春捉。
骤寒向晚颠风作。处处芳林桐一虐。
韶景轻抛真是错。
自伤迟暮,青衫如昨,有泪痕斑驳。
这首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青玉案·其二》由张慎仪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去秋来的季节转换和词人的内心感受。开篇“无端春去闲花落”,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无奈,"蓦飞过、秋千角"则暗示时光匆匆,仿佛秋千般忽然而至。接下来,“人倚秋千浑不觉”描绘了词人沉浸在某种情绪中,对外界变化浑然不觉。
“觉来无着,邻莺曾约,还去将春捉”通过邻莺的鸣叫,暗示春天并未真正离去,只是被词人的心境所忽视。随后,“骤寒向晚颠风作”转而描绘晚来的寒风,象征着时光的无情和季节的变迁。“处处芳林桐一虐”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而“韶景轻抛真是错”则直接表达了对美好时光轻易流逝的惋惜。
最后三句“自伤迟暮,青衫如昨,有泪痕斑驳”直抒胸臆,词人感叹自己年华老去,青衫依旧,却已无法留住青春,泪水斑驳的衣衫映照出内心的哀伤与无奈。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词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青春不再的深深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