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柱征南不记春,未应追感泪流痕。
岩虚生白□心地,波洑澄清肃耳根。
壮士于斯留显迹,大夫非此赋招魂。
江山今古人何在,战马嘶风忆故园。
标柱征南不记春,未应追感泪流痕。
岩虚生白□心地,波洑澄清肃耳根。
壮士于斯留显迹,大夫非此赋招魂。
江山今古人何在,战马嘶风忆故园。
这首诗名为《还珠洞次曾宏正韵》,作者是宋代诗人萧桂林。诗中表达了对历史遗迹和壮士精神的感慨。首句"标柱征南不记春"暗示了过去的征战岁月,不以春光为念;"未应追感泪流痕"则表达出诗人对英雄事迹的深深敬仰,而非沉溺于哀伤。接下来的"岩虚生白"可能是指洞穴中的清白之意,象征着英雄心灵的纯洁;"波洑澄清肃耳根"则描绘出环境的宁静,让人心灵得以净化。
"壮士于斯留显迹"赞扬了那些在此地留下英勇事迹的人,而"大夫非此赋招魂"则借用了屈原《招魂》的典故,暗示对逝去英雄的怀念。最后两句"江山今古人何在,战马嘶风忆故园"以景结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故土思念的深深感叹,战马的嘶鸣声仿佛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回忆。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怀古之情于山水之间的佳作,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和对英雄的崇敬。
援琴怅独立,高月对秋堂。
美人远于月,徒望空景光。
坐忆执手时,七弦起凄凉。
平生知音少,君子安可忘。
客意如梦寐,路岐遍四方。
日远迷所之,满天心暗伤。
主奉二鲤鱼,中含五文章。
惜无千金荅,愁思盈中肠。
此夕临风叹,零露沾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