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丙寅秋七月朔自子至酉雨风大异次夜过之昼夜三尽而平何可无诗正虞笔战》
《丙寅秋七月朔自子至酉雨风大异次夜过之昼夜三尽而平何可无诗正虞笔战》全文
明 / 刘亮采(德严)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怒风刮留尘,放雨凝新渎。

轰轰欲拆厓,久之若崩屋。

入门翻止榭,信耳举飞瀑。

舟子荡浮家,渔翁飘钓竹。

草木突摇落,乃豁清秋目。

水天亦驱驰,泉石不栖宿。

识今多波涛,从来尽平陆。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明朝时期经历的一场异常的风雨天气,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首先,诗人以“怒风刮留尘,放雨凝新渎”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狂风暴雨的景象,风力之猛,雨势之大,仿佛要留下尘埃,凝结成新的水流。接着,“轰轰欲拆厓,久之若崩屋”进一步渲染了风雨的威力,山崖似乎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如同即将倒塌的房屋,营造出一种紧张而震撼的氛围。

进入室内后,“入门翻止榭,信耳举飞瀑”,诗人巧妙地将室内与室外的景象联系起来,通过“止榭”(停止的水榭)和“飞瀑”(瀑布)的对比,表现了风雨过后室内环境的宁静与室外自然景观的动态之美。这种对比手法,不仅丰富了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欣赏。

“舟子荡浮家,渔翁飘钓竹”描绘了风雨中的水上生活,舟子在风浪中漂泊,渔翁则随风飘荡着钓鱼的竹竿,展现了人们在恶劣天气下依然坚持生活的坚韧精神。

“草木突摇落,乃豁清秋目”则转向对自然界的描写,风雨过后,草木被摇落,但同时也让诗人看到了清新的秋景,表达了自然界在风雨洗礼后的美丽与生机。

最后,“水天亦驱驰,泉石不栖宿”描述了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以及泉水、岩石不受风雨影响的永恒之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不变的哲思。

“识今多波涛,从来尽平陆”则以感慨的语气总结,表达了对当前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以及对过去平静生活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沉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敬畏,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的作品。

作者介绍

刘亮采(德严)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夜宿栖云岩

崱屴山门外,穿林一径分。

虫声春暖闹,竹露夜深闻。

水际沉孤月,松巅带片云。

禅堂清课早,香气遍氤氲。

(0)

閒吟奉籋云先生

岭表、闽中自各天,交因翰墨信前缘。

花间爱我琴三弄,月下欣君赋一篇。

共洗马肝评砚谱,曾焚鹊尾对香筵。

有时携手登临去,踏尽青山绿水边。

(0)

东城感赋

扶童閒步上东城,凭眺危栏感慨生。

骨肉廿年悲聚散,林园十载话枯荣。

山从绿野平边起,水向青陂缺处鸣。

景物长存时事改,回头何所不关情。

(0)

北村访曾籋云先生归途口号

先生家住翠云窝,往访归来踏软莎。

路出炊烟乌桕树,桥回流水鸭头波。

平畴鸦落随牛去,窄径人停让马过。

况值清和天气好,薰风处处送秧歌。

(0)

有劝予诗勿多为悲歌感慨,口占答之

平子讴吟愁易集,灵均词赋感偏多。

我生斯土非燕、赵,其奈情随笔下何。

(0)

菩萨蛮.题溥心畬画松壑携琴

烟霞似与幽人约。寒岩宴坐增凄索。泉响韵松风。

无限曲未终。携琴宁啸侣。冥想堪千古。

万景昼疑阴。空山只自深。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李联琇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