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微吟任所之,幽居未问主人谁。
败荷零芡大浮沼,密磴疏廊小葺篱。
斜日已凉蜂尽宿,竹梢微动鸟来窥。
许吾借得半间住,品画谈琴倦不辞。
散步微吟任所之,幽居未问主人谁。
败荷零芡大浮沼,密磴疏廊小葺篱。
斜日已凉蜂尽宿,竹梢微动鸟来窥。
许吾借得半间住,品画谈琴倦不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漫步于邻近的小园中,享受着自然与宁静的氛围。首句“散步微吟任所之”展现了他的自在与随性,仿佛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接着,“幽居未问主人谁”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态度,诗人似乎已经融入了这片静谧之中,不再关心外界的身份地位。
“败荷零芡大浮沼,密磴疏廊小葺篱”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园中的景象。衰败的荷花、零落的芡实、广阔的水塘、密布的石阶、稀疏的走廊以及修葺整齐的篱笆,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的画面,展现了园子的自然之美和精心维护。
“斜日已凉蜂尽宿,竹梢微动鸟来窥”进一步渲染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和谐。夕阳西下,凉风习习,蜜蜂归巢,竹林轻轻摇曳,小鸟好奇地探头窥视。这些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最后,“许吾借得半间住,品画谈琴倦不辞”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园子的喜爱与留恋。他愿意在这里借住,无论是欣赏绘画、弹奏琴曲还是享受片刻的宁静,都乐此不疲。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追求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边城二月河冰开,千里万里春风来。
春风吹面雪如掌,忽闻冻雨洒窗响。
念君当上古轮台,令我临风发遐想。
昔人征战今人耕,剑河饮马雪海行。
轮台城头汉月白,走马川边一川石。
石应烂尽月常明,来照霜前夜行客。
贺兰山树青未青,送行多向十里亭。
男儿投笔封万户,莫言此去常辛苦。
美人帐下昼弹筝,大将营中夜挝鼓。
只道儒冠能误人,却将毛颖自随身。
呼儿牵过大宛马,骑出阳关不见尘。
有客箴我亢,致悔吾自知。
知进不知退,自反不至斯。
本欲洞城府,表里毋自欺。
吾怪酬酢交,匿怨言如饴。
面谀背不湿,谓熟智巧机。
有时对尊酒,醉语何淋漓。
不如守质直,遇人皆等夷。
小人尚可孚,君子胡可疑。
居游七十载,与物谁乖违。
总谦与慎密,吾当佩弦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