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树不足怨,怨彼林间花。
自无傲霜姿,但媚朝山霞。
园夫恃能植,谓其贞可嘉。
翻置瓦盆菊,听使枝叶斜。
青山照篱角,日暮有孤鸦。
我思彭泽翁,傥来溪之涯。
枯树不足怨,怨彼林间花。
自无傲霜姿,但媚朝山霞。
园夫恃能植,谓其贞可嘉。
翻置瓦盆菊,听使枝叶斜。
青山照篱角,日暮有孤鸦。
我思彭泽翁,傥来溪之涯。
这首诗以秋日病中为背景,通过对比枯树与林间花的不同命运,以及对园丁行为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枯树不足怨”,诗人首先肯定了枯树的价值,认为它不值得抱怨。接着,“怨彼林间花”一句转折,指出林间的花朵却在抱怨自己的命运,这种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
“自无傲霜姿,但媚朝山霞。”描述了花朵的娇弱与谄媚,与前文的枯树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不同生命状态的反思。
“园夫恃能植,谓其贞可嘉。”批评了园丁自以为是地认为植物的贞洁值得赞扬,暗含对社会上某些道德评判标准的质疑。
“翻置瓦盆菊,听使枝叶斜。”通过园丁随意对待菊花的行为,讽刺了人性的冷漠和对生命的不尊重。
“青山照篱角,日暮有孤鸦。”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象征着人生的孤独与归宿。
最后,“我思彭泽翁,傥来溪之涯。”诗人联想到陶渊明(字元亮,号彭泽)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由、自然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疏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道德、自然与社会关系的独到见解,体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