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下江声尽入楼,浪花淘尽古风流。
六朝金粉豪华谢,百代英雄事业休。
牧唱樵歌共惆怅,鸥家渔艇自沈浮。
蒹葭经露苍苍色,宛在伊人何处求。
东下江声尽入楼,浪花淘尽古风流。
六朝金粉豪华谢,百代英雄事业休。
牧唱樵歌共惆怅,鸥家渔艇自沈浮。
蒹葭经露苍苍色,宛在伊人何处求。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楼阁俯瞰长江的壮丽景象,以及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永恒的感慨。首句“东下江声尽入楼”,以动态的江水声衬托出楼阁的静谧,仿佛江水的声音都汇聚于楼中,营造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接下来,“浪花淘尽古风流”一句,运用了“浪花淘尽”的典故,暗指历史的更迭和英雄人物的消逝,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六朝金粉豪华谢,百代英雄事业休”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感,将目光聚焦于曾经的繁华与荣耀,如今却已成过眼云烟,英雄们的功业也随时间而消散。这种对比强烈地突出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轮回。
“牧唱樵歌共惆怅,鸥家渔艇自沈浮”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生灵,牧童的歌声、樵夫的劳作与鸥鸟、渔船的自由自在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面,也暗示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最后,“蒹葭经露苍苍色,宛在伊人何处求”以自然景物结束全篇,通过“蒹葭”这一意象,引申出对美好事物难以寻觅的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真个奇男子。恁青年、一身是胆,首先从事。
振笔倡言拍满族,罗列八旗丑史。
更痛告、淫威专制。
章氏株连缘作序,著书人、坐罪寻欧例。
三字狱,折磨死。扬州十日遭屠记。
更难堪、屠疁三次,全城紧闭。
足引汉民心愤激,革命昌言起义。
造中国、共和时世。
烈士身家拚一掷,吊英灵、遗墓华泾里。
哀宿草,凄何底。
轻寒轻暖,正柔条苍翠,披拂林薮。
只见携篮,了角鸦鬟,来到绿杨巷口。
闹蛾扑蝶浑閒事,早又是、饲蚕时候。
问当年、陌上罗敷,风景依稀似否。
一捻春尖纤小,筠筐携在手。半掩红袖。
露滴蓉裳,雨打荷囊,不管枝新叶旧。
唱歌声出红墙外,恍惚是、催桑老妇。
且辛勤、候过三眠,再酌去年葚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