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胡皓时在南中》
《寄胡皓时在南中》全文
唐 / 李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徭役苦流滞,风波限溯洄。

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

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

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àoshízàinánzhōng
táng /

yáoliúzhìfēngxiànhuí
jiāngliútōngshāndàoràotiāntái

yǒuniǎonánrénjiànběilái
méncānghǎiyúndàijūnkāi

注释
徭役:指强制性的劳役。
流滞:流离失所,漂泊不定。
风波:比喻生活中的困难和变故。
溯洄:逆流而上。
江流:江水的流动。
地骨:比喻江河的脉络或地形。
天台:这里可能指天台山,也可能象征高远之地。
图南去:指向南方飞去,象征追求或离开。
无人:没有人。
北来:从北方回来。
闭门:关门独处。
沧海曲:海边的僻静处。
云雾:象征迷茫或未知。
君:你。
翻译
劳役之苦让人流离失所,航行的波涛又阻碍了逆流而上。
江水像大地的脉络流淌,山路蜿蜒曲折直通天台。
有鸟儿向南展翅飞翔,却无人能见到从北方归来的旅人。
我独自封闭在海滨的深处,云雾缭绕,期待你的到来开启新的一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荒凉与孤寂景象。"徭役苦流滞,风波限溯洄"两句形容了边疆地区的艰难困苦和自然环境的险恶,其中“徭役”指的是征募士兵的辛劳,“流滞”则是流水不畅的样子,象征着人心的迷茫与社会的动荡。"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则描写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其中“江流”和“山道”勾勒出一幅雄伟的画面,给人以力量和坚韧的感觉。

然而,在这壮丽的自然中,却渗透着一种寂寞与孤独。"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及边塞之地的人员流失,给人以萧索感。这也许是古代士兵或游子对于家乡的无限眷恋和渴望。

最后两句"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等待。在这寂静而封闭的空间中,只有等待着那一线希望之光的到来。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李乂
朝代:唐

(公元六四七年至七一四年)字尚真,(旧唐书作本名尚真。此从新唐书)赵州房子人(今河北邢台市临城县人)。生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卒于玄宗开元二年,年六十八岁。少孤。年十二,工属文,与兄尚一,(官至清源尉,早卒)尚贞(官至博州刺史)俱以文章见称。举进士,累调万年尉。长安三年,(公元七o三年)擢监察御史,劾奏无避。景龙初,(公元七o七年)迁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乂著有文集五卷,《两唐书志》又与兄尚一、尚贞同为一集,号为李氏花萼集,凡二十卷,并行于世。
猜你喜欢

秋怀三十六首·其三十二

水寒潭见心,木落山露骨。

始信天无涯,万里不隔物。

脱衣挂扶桑,引手探月窟。

不负仁义心,区区五十一。

(0)

林下五吟·其一

真工造化岂容私,拙者为谋亦甚微。

安乐窝深初起后,太和汤酽半醺时。

长年国里篮舁往,永熟乡中杖策归。

身似升平无一事,数茎髭白任风吹。

(0)

和貂褥筇杖二物皆范景仁所惠

君子亦保物,保故不保新。

筇生蜀部石,貂走阴山尘。

善扶巇崄路,能暖瘦羸身。

行坐不可舍,常如睹斯人。

(0)

观事吟

一岁之事慎在春,一日这事慎在晨。

一生之事慎在少,一端之事慎在新。

(0)

凤州郡楼上书所见

杨柳垂青带,风动如飞盖。

危楼思不穷,尽日闲相对。

鸟去林自空,云移山不碍。

情随双燕还,意与孤鸿会。

晚角时断续,层崖递明晦。

残阳挂疏红,远水生微濑。

塞目烟岑密,都城若天外。

如何久客心,东望凭栏杀。

(0)

与人话旧

耳目所闻见,且言三十春。

才更十次闰,已换一番人。

圯族绮纨故,朱门车马新。

从来皆偶尔,何者谓功勋。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