觌面峰峦碧障天,东方精色破昏烟。
草头露下元无雨,衣角风生径欲仙。
行树排宵高展画,孤云挂壑薄披绵。
寸田暂喜捐尘虑,不着蒙庵一缕禅。
觌面峰峦碧障天,东方精色破昏烟。
草头露下元无雨,衣角风生径欲仙。
行树排宵高展画,孤云挂壑薄披绵。
寸田暂喜捐尘虑,不着蒙庵一缕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田园图景。开篇“觌面峰峦碧障天,东方精色破昏烟”两句,以宏伟的视角展现了雄伟的山峰和天空之间的对话,东方的光芒穿透了蒙蒙细雨或薄雾,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早晨景象。这里,“觌面”强调了主体与自然景观直接的接触,而“精色破昏烟”则展现了诗人对日出时分光线变化的细腻捕捉。
接着,“草头露下元无雨,衣角风生径欲仙”两句,诗人通过对草尖上的露珠和衣角飘动的情景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意境。这里的“元无雨”表明露水是自然生成,而非由雨水带来,这增加了画面的一丝神秘感。
“行树排宵高展画,孤云挂壑薄披绵”两句,则从视觉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林景观。诗人以“行树”、“排宵”来描写树木的生长状态,而“高展画”则是对这片景致的一种高度评价,认为其美如画卷。孤云与壑石之间的薄绵之感,更增添了一份淡远。
最后,“寸田暂喜捐尘虑,不着蒙庵一缕禅”两句,诗人以“寸田”和“暂喜”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与自然亲近来摆脱尘世烦恼。这里的“捐尘虑”指的是抛弃世俗之思,而“不着蒙庵一缕禅”则是对这种超然物外状态的一种寄托,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自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精细描绘,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位隐居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世故不料理,万事付一樽。
呼宾陈肴蔌,乃尔不惮频。
秩筵初严冷,稍稍笑语喧。
有如邹子律,能回寒谷温。
朱颜挽不住,雪鬓日夜烦。
人生行乐耳,恽也亦至言。
哀哉独醒人,憔悴拾兰荪。
宁知阿堵中,端有妙理存。
奉留高客敢同黄,恃有亲亲与雁行。
乐孺诚宜赋棠棣,盘桓何畏啬槟榔。
敬通叔达无争论,法护僧弥各擅长。
二义周官如问得,且看姜被莫腾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