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未明出东门将入圣泉戏呈住山蒙庵老人》
《未明出东门将入圣泉戏呈住山蒙庵老人》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觌面峰峦碧障天,东方精色破昏烟。

草头露下元无雨,衣角风生径欲仙。

行树排宵高展画,孤云挂壑薄披绵。

寸田暂喜捐尘虑,不着蒙庵一缕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田园图景。开篇“觌面峰峦碧障天,东方精色破昏烟”两句,以宏伟的视角展现了雄伟的山峰和天空之间的对话,东方的光芒穿透了蒙蒙细雨或薄雾,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早晨景象。这里,“觌面”强调了主体与自然景观直接的接触,而“精色破昏烟”则展现了诗人对日出时分光线变化的细腻捕捉。

接着,“草头露下元无雨,衣角风生径欲仙”两句,诗人通过对草尖上的露珠和衣角飘动的情景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的意境。这里的“元无雨”表明露水是自然生成,而非由雨水带来,这增加了画面的一丝神秘感。

“行树排宵高展画,孤云挂壑薄披绵”两句,则从视觉和空间两个维度构建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山林景观。诗人以“行树”、“排宵”来描写树木的生长状态,而“高展画”则是对这片景致的一种高度评价,认为其美如画卷。孤云与壑石之间的薄绵之感,更增添了一份淡远。

最后,“寸田暂喜捐尘虑,不着蒙庵一缕禅”两句,诗人以“寸田”和“暂喜”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通过与自然亲近来摆脱尘世烦恼。这里的“捐尘虑”指的是抛弃世俗之思,而“不着蒙庵一缕禅”则是对这种超然物外状态的一种寄托,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和精神自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精细描绘,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一位隐居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家园的追寻。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对雪

晏阴城郭昏,穷巷寒意冱。

回飙卷玉尘,稍稍凝曙露。

应烦阿香手,终日舂薄暮。

独鸟避寒柯,惊麇迷故步。

木冰达官怕,向来闻此语。

拥絮卧北窗,鼻端从栩栩。

(0)

陪李泰发登洪川南楼

十年不复上南楼,直为干戈作远游。

满地江湖春入望,连天章贡水争流。

青云聊尔居金马,紫气还应射斗牛。

公是主人身是客,举觞登望得无愁。

(0)

追和柳子厚二诗·其二饮酒

世故不料理,万事付一樽。

呼宾陈肴蔌,乃尔不惮频。

秩筵初严冷,稍稍笑语喧。

有如邹子律,能回寒谷温。

朱颜挽不住,雪鬓日夜烦。

人生行乐耳,恽也亦至言。

哀哉独醒人,憔悴拾兰荪。

宁知阿堵中,端有妙理存。

(0)

读史八首·其六王戎

儿时黠慧岂寻常,苦李徒教结道傍。

何事季年痴更甚,为财钻核长膏肓。

(0)

景纯到汝数日遽求别仆固不敢留客然宋伯举为兄苏勤道为妇之兄遽见去似非人情辄赋是诗率二僚留之

奉留高客敢同黄,恃有亲亲与雁行。

乐孺诚宜赋棠棣,盘桓何畏啬槟榔。

敬通叔达无争论,法护僧弥各擅长。

二义周官如问得,且看姜被莫腾装。

(0)

自述

松菊相亲莫厌频,纷纷人世只红尘。

自怜寡与真堪笑,赖有清风是故人。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金人瑞 叶衡 狄仁杰 李旦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