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霞映朱栏,白云隐青山。
尘中人不到,双鹤舞柴关。
瑶琴一曲诗数篇,山童煮茗炉无烟。
为思尘世去游乐,一别洞天今几年。
湘江江上月初白,湘浦浦边风色清。
断肠声咽玉笛碎,愁杀霜堤多少情。
人生总浮云,仙家依旧春,归去来兮乐吾真。
红霞映朱栏,白云隐青山。
尘中人不到,双鹤舞柴关。
瑶琴一曲诗数篇,山童煮茗炉无烟。
为思尘世去游乐,一别洞天今几年。
湘江江上月初白,湘浦浦边风色清。
断肠声咽玉笛碎,愁杀霜堤多少情。
人生总浮云,仙家依旧春,归去来兮乐吾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超凡脱俗的山水田园生活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尘世游乐和仙家春色的怀念与向往。开篇“红霞映朱栏,白云隐青山”两句,以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派仙境般的宁静美丽,朱栏青山皆被神奇的光影所笼罩。
接下来的“尘中人不到,双鹤舞柴关”则更深入地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与自在。尘世间的人们无法到达这片净土,只有双鹤能在柴门前自由翱翔,展现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瑶琴一曲诗数篇”表明诗人在山中以瑶琴为伴,以诗书为友,过着一种文艺自赏的生活。这里的“一曲”和“数篇”都暗示了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而“山童煮茗炉无烟”则是对这种宁静生活的一种写实,更增添了几分超然脱俗的意味。
“为思尘世去游乐,一别洞天今几年”两句,诗人开始回忆起过去与尘世间的往事。这里的“一别”表达了一种不舍,但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超脱。而“洞天”则是对仙境的一种称呼,显示了诗人对仙界生活的深刻向往。
以下两句“湘江江上月初白,湘浦浦边风色清”,景物描写与前文相呼应,再次强化了那份超脱尘世、追求自然之美的心境。这里的“初白”和“清”字,更是增添了一种诗意画意。
接下来的“断肠声咽玉笛碎,愁杀霜堤多少情”则是对这种生活的一种抒情。玉笛之声,虽然美妙,却也带来了无尽的哀愁。而“霜堤”一词,更增加了一份秋意萧瑟,使人感到一种深沉的情感。
最后,“人生总浮云,仙家依旧春,归去来兮乐吾真”则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面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诗人选择了超脱尘世,归向心中的那片永恒之地——仙家,而那里总是充满着春意与欢乐。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绘,以及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心灵状态。
固陵江上,暮云急、一夜打头风雨。
催送春江船上水,笑指□山归去。
靴帽丛中,渔樵席上,总是安行处。
惟馀旧话,为公今日拈取。
见说家近岷山,翠云平楚,万古青如故。
要把平生三万轴,唤取山灵分付。
庐阜嵩高,睢阳岳麓,会与岷为伍。
及时须做,鬓边应未迟暮。
山岳会元气,初度首王春。
扶持许大穹壤,全德付耆英。
二万九千日力,四百八旬甲子,酿此杰魁人。
玉剑卧霜斗,金锁掣天扃。学宗师,人气脉,国精神。
不应闲处袖手,试与入经纶。
磊落蟠溪感遇,迢递彭篯岁月,远到漆园椿。
用舍关时运,一片老臣心。
养得儿男百不中。年年随举子,踏春风。
寿觞庭院燕泥融。将雏处、长是半西东。
移孝便为忠。儿行虽在远,母心同。
若将一念答天公。归来拜,也胜橘双红。
古来五大不在边,国家长虑初解弦。
西南计臣授鈇钺,独以一手擎半天。
三边将士趋节制,百城吏民服威惠。
载宣宽诏问无恙,扶藜往听翁颜喜。
我图尔土居未怡,室家仅葺风雨欺。
波涛沄沄逐风靡,山色澹澹忧陵夷。
机空络纬那可织,徽穿虎豹畴能识。
秦门夕燧虽平安,燕帐秋弓未休息。
翁颜且喜旧观还,尚恐世事愁无端。
祝公为民久远虑,忧顾期使西南宽。
美官厚禄等閒耳,得君得时不易然。
君不见富公在青州,多于中令廿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