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少直枝,其下多曲影。
岂不爱高阴,奈此性所秉。
千重叶荟翳,谁愿憩日永。
古木少直枝,其下多曲影。
岂不爱高阴,奈此性所秉。
千重叶荟翳,谁愿憩日永。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和端式上人十咏(其二)古木阴》,通过对古木形态的描绘,展现出深沉的哲理。首句“古木少直枝”暗示了古树历经风雨,自然选择偏向于弯曲生长,这象征着人生的曲折与顺应自然。接下来的“其下多曲影”进一步描绘了树木阴影的形态,隐喻人生经历的丰富多样。
“岂不爱高阴”表达了对高大阴凉的向往,如同人们追求理想和高位,但诗人紧接着以“奈此性所秉”揭示出个体无法违背天性,暗示了人应当顺应本性而非强求。最后两句“千重叶荟翳,谁愿憩日永”描绘了繁密的树叶遮蔽了阳光,象征着世事纷扰,人们难以长久停留于安逸,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借景抒怀,体现了梅尧臣诗歌中常见的自然意象与人生哲理的结合。
大士如镜,照一切心。大士如月,清光普临。
万象历历,随感而寂。慈能摄慢,悲以化执。
机器靡定,同归静正。但办肯心,何疑于圣。
我昔早年,将悟未悟。稽首皈诚,曾获冥护。
梦里投机,如箭锋拄。宾主出入,有语无语。
越三十年,宛尔昨日。凡一念至,铁与磁石。
愿汝小子,但坚信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