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啸》
《长啸》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古风

长啸千峰顶,下方闻不闻。

倚杖落红叶,开畬烧白云。

云端邈天际,不见其中人。

树下一敛目,隔山来斧斤。

丁丁彻遐迩,寂感乃愈纷。

声象体自玄,圣哲无所云。

坐起翘青冥,高低阳雁群。

(0)
鉴赏

这首诗《长啸》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通过描绘在山巅长啸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首句“长啸千峰顶”,开篇即以“长啸”这一动作置于高耸的山峰之上,营造出一种豪迈而孤独的氛围。接着“下方闻不闻”,一问一答,既表达了声音传至远方的意境,也暗示了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

“倚杖落红叶,开畬烧白云”,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倚靠手杖,观赏落叶飘零,以及在田间焚烧,烟雾缭绕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

“云端邈天际,不见其中人”,进一步强调了山间的空旷与辽远,仿佛与世隔绝,只有云朵与天空相伴,没有人间烟火的气息。

“树下一敛目,隔山来斧斤”,诗人闭目静思,远处传来砍伐树木的声音,却并未打扰他的内心平静,反而让他更加沉浸在自然之中。

“丁丁彻遐迩,寂感乃愈纷”,斧头砍伐的声音穿透了远近的空间,但在寂静中,这种纷扰反而显得更加清晰,凸显了内心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声象体自玄,圣哲无所云”,声音与形象在深邃的宇宙中自成一体,圣贤哲人的言语在此刻似乎失去了意义,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独特性和超越性。

“坐起翘青冥,高低阳雁群”,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或坐或立,仰望天空,雁群在阳光下飞翔的场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云雾、声音、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境界,以及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久雨·其一

秋风吹暮雨,萧索滞空城。

窗隙应妨入,檐虚不绝鸣。

稍侵书帙润,更益研池清。

一榻容身外,浮云未足营。

(0)

晚投盐山县

行路一何难,迎曛尚据鞍。

林应千鸟宿,天已万星寒。

月出明前渚,风声杂近滩。

荒城知未远,隐隐气中看。

(0)

和叶省庵太守与百岁林翁

一閧红尘小队通,使君高挹白头翁。

莫言此老偏沾宠,百里春风处处融。

(0)

寄张行之水部时在芜湖司课

春日西台共赋诗,只今已隔两年期。

升沉尔尔何须问,消息茫茫总不知。

落日重湖牵梦杳,南天寒雁送书迟。

鼎彝竹帛真君事,我向沧浪买钓矶。

(0)

文渊阁登望嘉靖乙酉

八柱高檠远汉,四檐长纳明霞。

渺渺碧山云树,重重紫禁烟花。

(0)

题画鸠

大地龙正蛰,江山望禾黍。

枝间闻女声,苍林自风雨。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李华 孙逖 万寿祺 高鼎 严维 陈羽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