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吹暮雨,萧索滞空城。
窗隙应妨入,檐虚不绝鸣。
稍侵书帙润,更益研池清。
一榻容身外,浮云未足营。
秋风吹暮雨,萧索滞空城。
窗隙应妨入,檐虚不绝鸣。
稍侵书帙润,更益研池清。
一榻容身外,浮云未足营。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久雨(其一)》描绘了秋雨连绵时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首句“秋风吹暮雨”,以秋风与暮雨相融,渲染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萧索滞空城",形象地刻画了空旷的城市在雨中显得更加寂寥,仿佛时间停滞一般。
接下来,“窗隙应妨入,檐虚不绝鸣”两句,细致地描绘了雨滴打在窗户和屋檐上的声音,暗示了诗人独处室内,被雨声包围的孤独感。雨水透过窗缝,使得室内也有了湿润的气息,"稍侵书帙润",书卷因此而微湿,增添了雨天读书的独特体验。
最后,“更益研池清”进一步强调了雨的清新,研池(磨墨的水池)因雨而更为清澈,暗寓诗人借雨声与自然之清来洗涤心灵。结尾“一榻容身外,浮云未足营”表达了诗人超脱的心态,即使身处困境,也不为外界纷扰所动,只求内心宁静,视浮云般的生活琐事为不足挂齿。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悟,展现了诗人面对秋雨时的闲适与淡泊,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红锦山颠著醉眸,赤栏杆外数花头。
烟中月下看不足,叶里花间睡即休。
迷住子规疑蜀国,归来黄鹄认柯邱。
他时我与君为对,莲叶中间作钓舟。
江山不用借花辉,满坂黄泥落叶稀。
四海共知坡下路,昔人犹想梦中归。
小桥暗井千年话,秋菊寒泉一缕霏。
恐被先生浮大白,尊前休说是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