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南山紫翠深,团团仙露洒衣襟。
碧云影里寒猿啸,玉涧声中怨鹤吟。
期赴前林同茗酌,倦投盘石拣萝阴。
凭谁寄语谢康乐,安用披榛故远寻。
雨过南山紫翠深,团团仙露洒衣襟。
碧云影里寒猿啸,玉涧声中怨鹤吟。
期赴前林同茗酌,倦投盘石拣萝阴。
凭谁寄语谢康乐,安用披榛故远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在南山漫步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首句“雨过南山紫翠深”,以“紫翠”二字形象地描绘出雨后山色的丰富层次和深邃之美。接着,“团团仙露洒衣襟”一句,将诗人置身于仙境般的氛围之中,露珠仿佛是天上的仙露,轻轻洒落在衣襟上,增添了神秘与清新的感觉。
“碧云影里寒猿啸,玉涧声中怨鹤吟”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碧云”与“寒猿”的动态结合,以及“玉涧”与“怨鹤”的声音交织,营造了一种既静谧又略带哀愁的意境。猿猴的啸叫和鹤的悲鸣,似乎在诉说着自然界的某种情感,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思绪。
“期赴前林同茗酌,倦投盘石拣萝阴”则展现了诗人的悠闲与雅致,他期待与友人一同在林间品茗,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欢聚。而“倦投盘石拣萝阴”则描绘了诗人累了之后,选择在一块盘石下休息,周围是茂密的藤萝,营造出一种舒适与惬意的氛围。
最后,“凭谁寄语谢康乐,安用披榛故远寻”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谢灵运的敬仰之情,希望有人能传达他的心意,不必特意去寻找那些被荆棘覆盖的遗迹,暗示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情回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缅然万里露,赫曦三伏时。
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
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
展力惭浅效,衔恩感深慈。
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
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
吕梁有出入,乃觉非虚词。
郡僻人事少,云山常眼前。
偶从池上醉,便向舟中眠。
与子居最近,周官情又偏。
闲时耐相访,正有床头钱。
时辈似君稀,青春战胜归。
名登郤诜第,身着老莱衣。
称意人皆羡,还家马若飞。
一枝谁不折,棣萼独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