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其三》
《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其三》全文
唐 / 岑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富贵徒言久,乡闾殁后归。

锦衣都未着,丹旐忽先飞。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

遥知九原上,渐觉吊人稀。

(0)
注释
富贵:富裕和尊贵。
徒言:空说,指并未带来永恒。
乡闾:家乡,故乡。
殁后归:死后归葬故乡。
锦衣:华丽的衣服,比喻富贵生活。
都未着:都没来得及穿。
丹旐:红色的丧幡,古代出殡时引导棺柩的旗子。
忽先飞:突然先行,指死亡的突然。
哀挽辞:哀悼的挽歌。
秦塞:泛指秦地,这里指代广阔的地域。
悲笳:悲哀的胡笳音乐,常用于丧葬或军中以表哀伤。
帝畿:京都周围的地方,这里指京城。
九原:古代传说中的墓地,泛指墓地或阴间。
吊人稀:前来吊唁的人越来越少。
翻译
尽管生前富有显赫名声久扬,最终还是魂归故里乡间葬。
华贵的衣物未曾穿戴享受,红色的丧幡却已抢先飘扬。
哀伤的挽歌穿越了秦地边疆,悲伤的胡笳声从京城外响。
遥想那黄泉之下幽冥之处,渐渐地前来吊唁的人也稀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名为《故仆射裴公挽歌三首(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哀伤和怀念之情。"富贵徒言久,乡闾殁后归"两句表达了对逝者曾经拥有过的荣华富贵现今都已不再,但最终还是要回到阔小的家乡,回到了尘封的故土。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锦衣都未着,丹旐忽先飞"进一步描绘了逝者的荣华没有来得及享受便已离世。锦衣象征着高贵的地位,而丹旐则是古代皇家或高官使用的车盖,这里用以形容逝者地位尊贵,但这些都未能被他完全拥有便匆匆告别人间。

"哀挽辞秦塞,悲笳出帝畿"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哀悼之情。秦塞和帝畿都是古代边塞的称呼,这里用来比喻远离都城的地方。哀挽是送别时的悲伤,而悲笳则是边塞上演奏的悲凉乐声,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逝者深沉的怀念和不舍。

"遥知九原上,渐觉吊人稀"最后两句则透露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世的变迁。九原是古代北方边塞的地区,这里用以形容极远的地方。诗中说在遥远的九原之上,已经很少有人来吊唁逝者,这些都表达了对逝者记忆逐渐淡忘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诗人对于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以及对于生命易逝、荣华难再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岑参展现了自己对逝者深切的哀思,同时也反映出唐代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体悟。

作者介绍
岑参

岑参
朝代:唐   籍贯:南阳   生辰:约715-770年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猜你喜欢

巫山一段云

溪水迎霜冷,山花带露鲜。良朋共赏玉蟾圆。

高会兴无边。长记西湖万里。素魄澄澄一体。

今宵相隔正三年。浑似梦游仙。

(0)

江城子

玉河别后出西山。晓霜寒。过重关。

书疏相邀,须索赴清坛。

度死超生虽好事,年已暮,鬓成斑。

修真未就积功难。炼心宽。悟真闲。

造化功夫,都在片时间。

斡转玄机全至德,无可欲,列仙班。

(0)

瑞鹤仙

四山秋气爽。正云淡、银河露零仙掌。轻烟瑞屏嶂。

有文星一点,□从天上。襟怀倜傥。

笑谈间、光焰万丈。

向玉皇案底,秋毫□纸,屡承天奖。

何况云龙风虎,万乘故人,两朝耆望。油幢玉帐。

听环佩,丁东响。

有弹弦吹竹,年年高会,增壮中秋气象。

□月中玉兔长生,借公醉赏。

(0)

谒金门

罗衾薄。帘外五更风恶。醉后题诗浑忘却。

乌啼残月落。憔悴何郎东阁。病酒不禁重酌。

袖里梅花春一握。幽怀无处托。

(0)

阮郎归.为李长源赋

帝城西下望西山。城居岁又残。万家风雪一家寒。

青灯语夜阑。人鲊瓮,鬼门关。无穷人往还。

求官莫要近长安。长安行路难。

(0)

满庭芳.赠众女姑

嫌风怕日,爱惜容仪。画堂深处相宜。

对镜梳妆,整理金缕罗衣。

因闻风仙蝉蜕,慕真修、决烈无疑。

弃华丽,便蓬头垢面,布素归依。

昔日灵根受病,知今却,须当下手亲医。

搬运身中日月,直接天涯。

自然木金成宝,现神珠、晃曜清沂。

主知道,这些儿,不可思议。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