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本金鼓俦,独主昏晓色。
日收云气黄,月斜霜露白。
征夫朝夕闻,泪落甲铠黑。
时平腐櫜鞬,白首眼不识。
严城重启闭,不废角人职。
老农鼓腹听,安识天子德。
角本金鼓俦,独主昏晓色。
日收云气黄,月斜霜露白。
征夫朝夕闻,泪落甲铠黑。
时平腐櫜鞬,白首眼不识。
严城重启闭,不废角人职。
老农鼓腹听,安识天子德。
这首诗《赋闻角》由宋代诗人黄庶所作,通过描绘角声在不同时间、情境下的声音与情感,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深刻对比。
首句“角本金鼓俦,独主昏晓色。”以金鼓为喻,形象地描绘了角声在昏晓交替之时的庄严与独特,仿佛是战争与和平的分界线。接着,“日收云气黄,月斜霜露白。”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进一步渲染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氛围,暗示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征夫朝夕闻,泪落甲铠黑。”这两句直接点明了战争对士兵的影响,他们每日听到角声,内心充满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泪水滴落在盔甲上,颜色变得深沉,表达了战争给个体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时平腐櫜鞬,白首眼不识。”在和平时期,曾经的战士们或许已经年迈,但他们的眼睛却无法忘记过去的战斗岁月,这反映了战争对人心灵的持久影响。
“严城重启闭,不废角人职。”即使在和平时期,角声的吹奏者依然坚守岗位,他们的职责没有改变,体现了对传统与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最后,“老农鼓腹听,安识天子德。”农民在听到角声时,或许会感到好奇或敬畏,但他们更关注的是生活本身,对天子的德行可能并不了解,这从侧面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于战争与和平的不同理解和关注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个人情感与国家责任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视角和感受。
对西山摇落,又匹马,过并州。
恨秋雁年年,长空澹澹,事往情留。
白头。
几回南北,竟何人、谈笑得封侯。
愁里狂歌浊酒,梦中锦带吴钩。
岩城笳鼓动高秋。
万灶拥貔貅。
觉全晋山河,风声习气,未减风流。
风流。
故家人物,慨中宵、拊枕忆同游。
不用闻鸡起舞,且须乘月登楼。
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
人幽在长信,萤出向昭阳。
露浥红兰湿,秋凋碧树伤。
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