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秋声碎,丝丝梦影残。露凉如水怯凭栏。
辜负水晶帘外、月团圆。已觉鸡筹闰,生怜烛泪干。
金猊熏透鹧鸪斑。可也无聊,可也掩屏山。
可也数它归雁,愁上两眉湾。
点点秋声碎,丝丝梦影残。露凉如水怯凭栏。
辜负水晶帘外、月团圆。已觉鸡筹闰,生怜烛泪干。
金猊熏透鹧鸪斑。可也无聊,可也掩屏山。
可也数它归雁,愁上两眉湾。
这首《喝火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深秋的寂寥与思乡之情。首句“点点秋声碎”便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秋日黄昏的画面,秋风轻拂,落叶纷飞,每一声都是那么的细碎而凄美。接下来的“丝丝梦影残”,则进一步渲染了梦境的破碎与失落,仿佛是主人公在梦中追寻着某种不可触及的美好,却最终只能面对梦的残破。
“露凉如水怯凭栏”一句,通过露水的清凉与主人公的犹豫不决,巧妙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她害怕站在栏杆旁,或许是害怕面对现实的残酷,或是害怕触碰到心中那份难以言说的情感。
“辜负水晶帘外、月团圆”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遗憾与错过,月圆之夜本应是团圆与喜悦的象征,但在主人公的眼中,却成了无法触及的遗憾。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惋惜,更是对某种情感或理想的失落。
接下来的几句“已觉鸡筹闰,生怜烛泪干”则进一步深化了时间流逝与情感的消逝之感。鸡筹闰指的是古代计时工具,烛泪干则是指蜡烛燃烧殆尽,这两者都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情感的消散。
“金猊熏透鹧鸪斑”中的“金猊”指的是香炉,“鹧鸪斑”则是一种香料的痕迹,这一句通过香烟缭绕、香气四溢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既温馨又略带哀愁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可也无聊,可也掩屏山。可也数它归雁,愁上两眉湾。”将情感推向高潮。主人公在感到无聊的同时,选择掩屏自闭,试图逃避现实的困扰。然而,即使如此,她也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归雁的南飞勾起了她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愁绪如同山峰般压在她的眉头,无法排解。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的孤独、思念与情感的挣扎,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遗憾。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同舍诸稚子,初更坦腹眠。
须臾起鼻息,汹汹如奔泉。
而我忧且病,欲卧辄迁延。
坐久觉疲倦,就枕如临渊。
展转复长吁,情绪更凄然。
睡思暂彷佛,征雁鸣九天。
使我不能寐,体气宁不便。
身心贵摄理,事累宜弃捐。
而我无所答,泣涕但涟涟。
是时月当午,素影隙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