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方为邑,千峰对县门。
静寒琴意古,闲厌鸟声喧。
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
讼稀应物咏,庭下长兰荪。
才子方为邑,千峰对县门。
静寒琴意古,闲厌鸟声喧。
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
讼稀应物咏,庭下长兰荪。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寄建德徐元舆》,描绘了才子徐元舆在建德县任上,环境清幽,山水环绕的诗意生活。首句"才子方为邑"赞美徐元舆的才华横溢和新任地方官的身份。"千峰对县门"则展现出他所处之地的壮丽山景,与政务相对照,更显其宁静。
"静寒琴意古",通过琴声的古雅,传达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暗示徐元舆的高雅情趣。"闲厌鸟声喧"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和谐声音的欣赏,鸟鸣虽美,但过多的喧闹反而让他感到厌倦,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
"山茗烹仍绿,池莲摘更繁"描绘了日常生活的细节,山中采摘的新鲜茶叶和池塘里繁多的莲花,都体现出徐元舆生活的闲适与自然之美。
最后两句"讼稀应物咏,庭下长兰荪",表达的是徐元舆治理有方,县内少有诉讼,人们更多地吟咏诗文,享受文化生活,庭院中兰草茂盛,象征着美德和高洁的品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展现了徐元舆在建德任职时的文人风范和理想化的治政境界。
昔闻地中山,今见天上水。
对日生虚明,光照数百里。
声将助雷行,势欲随云起。
矫矫白玉龙,人立烟霞里。
飞流何其雄,不受神禹功。
净洗下界浊,无言归太空。
精灵忽旁射,秀色溢厓壁。
动荡元化机,落星不为石。
观水复观山,万古心自閒。
愿借一泓清,鉴我尘外颜。
布邪可剪裁,衣被尽世间。
黄河之水天上来,越数千里龙门开。
龙门南东有山出,是名砥柱千丈高崒嵂。
水来不敢冲,左右互洄潏。
山石岩岩复齿齿,力有几何能胜水。
从来元气植根深,万古千秋此中止。
君不见金焦两山控海门,江水到此势已分。
不如此山当河急流处,骤如风马方群奔。
秋涛春涨,暮撞朝击岿独存。
又不见碣石遮海道,九河播合今澜倒,不如此山为障早。
柱哉柱哉立自天,功成神禹乘舟年,沧桑有变此柱终无迁。
于嗟乎,沧桑有变此柱终无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