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护山村,红叶隐茅屋。
门前跨板桥,户后罗修竹。
牛闲系道旁,磨痒向古木。
是时秋风高,霜重粳稻熟。
老农颜色喜,早晚食新谷。
惟苦欠文墨,举动成鄙俗。
今年幸有秋,送子入里塾。
白云护山村,红叶隐茅屋。
门前跨板桥,户后罗修竹。
牛闲系道旁,磨痒向古木。
是时秋风高,霜重粳稻熟。
老农颜色喜,早晚食新谷。
惟苦欠文墨,举动成鄙俗。
今年幸有秋,送子入里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村秋日图景。"白云护山村"展现了村庄被洁白的云雾环绕,如同仙境般宁静;"红叶隐茅屋"则以红叶点缀在简朴的茅屋周围,增添了几分秋意和暖色。"门前跨板桥,户后罗修竹"进一步描绘了村中的景致,板桥横跨小溪,修竹成林,环境清幽。
"牛闲系道旁,磨痒向古木"写的是农耕生活的闲适,牛儿悠闲地在路边吃草,磨蹭着身体,寻找树干上的痒处。"是时秋风高,霜重粳稻熟"点明了季节,秋风渐起,霜降时节,稻谷已熟,预示着丰收的到来。
"老农颜色喜,早晚食新谷"直接表达了农民因丰收而喜悦的心情,早晚都能品尝到自家新打的粮食。然而,"惟苦欠文墨,举动成鄙俗"又透露出他们虽然生活富足,但文化水平不高,举止略显粗犷。
最后两句"今年幸有秋,送子入里塾"表达了对下一代的期望,希望孩子能有机会接受教育,改变生活的局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静与农民对知识的渴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