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气鼓大壑,烈风变昏昼。
仓黄曳屧出,侧帽怯天覆。
怒号发屋扉,堵墙立蜃鲎。
虽有旷士胸,茫然百忧搆。
丘陵贤圣尽,牝牡川渎寿。
蛟龙舞太阴,鹏力举坤厚。
孤城啮其足,巨石若穿溜。
声雄鬼神恐,势挟雷雨斗。
崩厓裂千尺,长波拂肩脰。
我屋三重茅,晴亦燕泥漏。
轧札楼楹鸣,铮鍧庭盎走。
危哉万家邑,鱼鳖居杂糅。
一线恃古堤,群山罅浙右。
民啼坏塘下,官卧放衙后。
蚁坠果根黄,草咸禾耳秀。
恨无精卫诚,莫补断鳌旧。
时艰波未息,东面泗盈袖。
安危愁杞人,哀哀作诗瘦。
积气鼓大壑,烈风变昏昼。
仓黄曳屧出,侧帽怯天覆。
怒号发屋扉,堵墙立蜃鲎。
虽有旷士胸,茫然百忧搆。
丘陵贤圣尽,牝牡川渎寿。
蛟龙舞太阴,鹏力举坤厚。
孤城啮其足,巨石若穿溜。
声雄鬼神恐,势挟雷雨斗。
崩厓裂千尺,长波拂肩脰。
我屋三重茅,晴亦燕泥漏。
轧札楼楹鸣,铮鍧庭盎走。
危哉万家邑,鱼鳖居杂糅。
一线恃古堤,群山罅浙右。
民啼坏塘下,官卧放衙后。
蚁坠果根黄,草咸禾耳秀。
恨无精卫诚,莫补断鳌旧。
时艰波未息,东面泗盈袖。
安危愁杞人,哀哀作诗瘦。
此诗描绘了一场猛烈的大风雨,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风雨之威,以及它对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影响。开篇“积气鼓大壑,烈风变昏昼”两句,直接点明了风雨的气势,仿佛天地间积聚的气流在大壑中鼓荡,强烈的风暴使得白日变为黑夜。接着,“仓黄曳屧出,侧帽怯天覆”描绘了人们在风雨中的慌乱与恐惧,他们匆忙出门,帽子倾斜,不敢直面天空的覆盖。
“怒号发屋扉,堵墙立蜃鲎”进一步渲染了风雨的猛烈,狂风怒吼,掀翻门窗,坚固的墙壁仿佛变成了海中蜃楼。诗人通过“虽有旷士胸,茫然百忧搆”表达了即使是最豁达的人,在如此景象面前也感到无所适从,百般忧虑。
接下来的几句“丘陵贤圣尽,牝牡川渎寿。蛟龙舞太阴,鹏力举坤厚”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界的万物,无论是贤圣之地还是川渎,都在这场风雨中显现出了不同的面貌,蛟龙在太阴中舞蹈,鹏鸟的力量似乎能举起大地的厚重。
“孤城啮其足,巨石若穿溜”形象地描绘了风雨对城市和自然景观的破坏,孤城仿佛被风雨啃噬,巨大的石头如同被水流冲刷。随后,“声雄鬼神恐,势挟雷雨斗”再次强调了风雨的威力,连鬼神都为之胆寒,其力量足以与雷电争斗。
“崩厓裂千尺,长波拂肩脰”展示了风雨带来的破坏性力量,山崖崩塌,波浪高耸,几乎触及人的颈项。最后,“我屋三重茅,晴亦燕泥漏。轧札楼楹鸣,铮鍧庭盎走”则回到个人层面,描述了风雨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即使是晴天,屋顶也会因燕子的活动而漏水,风雨声使得房屋和庭院中的器物都随之震动。
“危哉万家邑,鱼鳖居杂糅。一线恃古堤,群山罅浙右”描绘了风雨对城市和自然环境的普遍影响,万家城镇岌岌可危,鱼鳖混杂,依靠古老的堤坝保护。诗人还提到了一线之隔的危险,群山之间缝隙的微妙变化。
“民啼坏塘下,官卧放衙后。蚁坠果根黄,草咸禾耳秀”则聚焦于民众的生活状态,百姓在风雨中哭泣,官员则可能在家中休息,不问政事。蚂蚁掉落于黄色的果实之下,草木却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恨无精卫诚,莫补断鳌旧。时艰波未息,东面泗盈袖。安危愁杞人,哀哀作诗瘦”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弥补自然破坏的遗憾,以及对当前艰难时局的担忧。他以杞人忧天的典故,暗示了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并在创作中流露出哀伤的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大风雨的壮观景象,也深刻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感和忧虑。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苍苍烟月满川亭,我有劳歌一为听。
将取离魂随白骑,三台星里拜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