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
苏武窖中偏喜卧,刘琨囚里不妨吟。
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
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
苏武窖中偏喜卧,刘琨囚里不妨吟。
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
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主义者文天祥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坚定的意志。诗中通过寥阳殿、苏武窖中、刘琨囚里等历史典故,展现出古代忠臣义士在逆境中的坚守和不屈。
"寥阳殿上步黄金,一落颠崖地狱深。" 这两句借用了唐朝李林甫权势熏天、宦官专政的寥阳殿,象征着腐败与黑暗的政治高峰和其后的深重灾难。
"苏武窖中偏喜卧,刘琨囚里不妨吟。" 这两句写的是汉朝苏武被困匈奴十九年,不失忠诚,以及三国时期刘琨囚禁期间仍能吟诗作赋,表达了对历史上坚守节操者的赞美。
"生前已见夜叉面,死去只因菩萨心。" 这两句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生与死的超然态度,以及内心深处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寄托。
"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 最后两句通过对远古名士相知于风沙之中以及对广陵琴音的追问,表达了诗人对于理解自己、认同自己的声音在茫茫历史长河中的渺小和孤独感。
整首诗以深沉的笔触勾勒出忠诚与坚守的高尚品格,以及面对困境时内心的宁静与自信。文天祥通过这般描写,传达了自己不畏强权、坚持理想的决心和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