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怀曾口寺文英大师》
《寄怀曾口寺文英大师》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

著紫袈裟名已贵,吟红菡萏价兼高。

秋风曾忆西游处,门对平湖满白涛。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怀huáicéngkǒuwényīngshī
táng /

zhùjiāshāmíngguìyínhónghàndànjiàjiāngāo

qiūfēngcéng西yóuchùménduìpíngmǎnbáitāo

注释
著紫袈裟:穿着紫色的僧袍,指和尚的身份。
名已贵:名声已经很尊贵。
吟红菡萏:吟诵关于红色荷花的诗,菡萏即荷花。
价兼高:诗歌的价值也相当高。
秋风:秋季的风,常引申为引起回忆的时刻。
曾忆:曾经回忆。
西游处:西方游历过的地方,可能指佛教发源地印度。
门对平湖:房屋的门正对着平静的湖泊。
满白涛:湖面上满是白色的波浪。
翻译
身着紫色僧衣地位已显赫,吟咏荷花的诗篇更显声望高。
秋风中回想起往昔西行的路,门前正对广阔的湖面,波涛泛白满盈盈。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所作,名为《寄怀曾口寺文英大师》。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佛法的崇敬之心。

“著紫袈裟名已贵,吟红菡萏价兼高。” 这两句表达了对僧侣修行成就的赞美和对他们所持咒语价值的认同。紫袈裟象征着佛教僧人的尊贵身份,而“吟红菡萏”则是指僧人诵读佛经,红色可能暗示了佛经的珍贵与神圣。

“秋风曾忆西游处,门对平湖满白涛。” 这两句通过秋风引起的怀念和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个地方或情感的深切回忆。这里的“西游”可能是指佛教徒到印度去寻求佛法的典故,而“门对平湖满白涛”则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澄明。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和他们修行场所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以及个人的精神追求。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四时读书乐·其二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0)

巴东令廨白云亭

寇公壮岁落巴蛮,得意孤亭缥缈间。

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

遗民虽尽犹能说,老令初来亦爱闲。

正使官清贫至骨,未妨留客听潺潺。

(0)

霁夜观月

云重真愁无散时,可怜不奈一风吹。

清辉如此那休得,谁误虚空作许痴。

(0)

村醪二尊献张平阳·其一

万户春浓酒似油,想须百瓮到床头。

主人日饮三千客,应笑穷官送督邮。

(0)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

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0)

莲花

暴之烈日无改色,生于浊水不受污。

疑如娇媚弱女子,乃似刚正奇丈夫。

有色无香或无实,三种俱全为第一。

实里中怀独苦心,富贵花非君子匹。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