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胜新裁,荆襄儿女看纤巧。风光趁早。
妆点枝头了。放饮三杯,似觉乾坤小。心香祷。
餐霞人好。莫共流光老。
彩胜新裁,荆襄儿女看纤巧。风光趁早。
妆点枝头了。放饮三杯,似觉乾坤小。心香祷。
餐霞人好。莫共流光老。
这首《点绛唇》由清代诗人陈家庆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里荆襄儿女欢聚赏花的场景。
“彩胜新裁”,开篇即以“彩胜”这一传统装饰物引入,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和节日的喜庆。荆襄儿女们精心制作的彩胜,展现出他们的巧手与心思。“看纤巧”,不仅赞叹了彩胜的精致,也暗含了对荆襄儿女技艺的赞赏。
“风光趁早”,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早春的风光正好,为这幅画面添上了生机勃勃的气息。“妆点枝头了”,春花绽放,装点了枝头,满眼皆是生机与美丽。
“放饮三杯”,在这样的美好时节,人们举杯畅饮,享受着春日的欢乐。“似觉乾坤小”,酒后的微醺中,世界似乎变得狭小而温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心灵得到了释放。
“心香祷”,在这美好的时刻,人们心中充满了感激与祈愿,向神灵献上最真诚的祷告。“餐霞人好”,餐霞,意指享受大自然的馈赠,这里的“人好”既是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是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莫共流光老”,最后,诗人提醒大家,不要让时光匆匆流逝,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全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聚会的欢乐与美好,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之情。
雪净梅根土。被琼箫、暗将残寒,一丝吹去。
碎剪东风为花瓣,分散春心几许。
料从此、红酣翠妩。
蓦地思量虹桥月,是年时、刻意伤春处。
还梦到,竹西路。扁舟待趁寒潮渡。
绕空江、鹧鸪声声,乱烟无数。
歌管楼台斜阳冷,换了城西戍鼓。
更不见、垂杨一树。
十里深芜阴磷碧,哭青山、谁唤春魂语。
云影暗,自延伫。
戎葵花早牡丹迟,刚值先生下马时。
不便破除千斛酒,也应勾引数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