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良耜》
《良耜》全文
秦 / 诗经   形式: 四言诗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或来瞻女,载筐及莒,其饟伊黍。其笠伊纠,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iáng
xiānqín / shījīng

liángchùzǎinán
juébǎishíhánhuó
huòláizhānzǎikuāng
xiǎngshǔjiū
zhàohāoliǎo
liǎoxiǔzhǐshǔmàozhǐ
huòzhīzhìzhìzhī
chóngyōngzhìkāibǎishì
bǎishìyíngzhǐníngzhǐ
shāshíchúnyǒujiùjiǎo
zhīrén

注释
畟畟:形容耒耜的锋刃快速入土的样子。
耜: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
俶:开始。
载:“菑(zī)”的假借。
载是“哉声”字,菑是“甾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菑,初耕一年的土地。
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
实:百谷的种子。
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
斯:乃。
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
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
女:同“汝”,指耕地者。
筐:方筐。
筥:圆筐。
饟:此指所送的饭食。
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
镈: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
赵:锋利好使。
薅:去掉田中杂草。
荼蓼:荼和蓼,两种野草名。
朽:腐烂。
止:语助词。

注释2

畟(cè)畟:形容耒耜的锋刃快速入土的样子。耜(sì):古代一种像犁的农具。

俶(chù):开始。载:“菑(zī)”的假借。载是“哉声”字,菑是“甾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菑,初耕一年的土地。南亩:古时将东西向的耕地叫东亩,南北向的叫南亩。

实:百谷的种子。函:含,指种子播下之后孕育发芽。斯:乃。

瞻: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认为当读同“赡给之赡”。瞻、赡都是“詹声”字,古音同部,故可相通。女(rǔ):同“汝”,指耕地者。

筐:方筐。筥(jǔ):圆筐。

饟(xiǎng):此指所送的饭食。

纠:指用草绳编织而成。

镈(bó):古代锄田去草的农具。赵:锋利好使。

薅(hāo):去掉田中杂草。荼(tú)蓼(liǎo):荼和蓼,两种野草名。

朽:腐烂。止:语助词。

挃(zhì)挃:形容收割庄稼的磨擦声。

栗栗:形容收割的庄稼堆积之多。

崇:高。墉(yōng):高高的城墙。

比:排列,此言其广度。栉(zhì):梳子。

百室:指众多的粮仓。

妇子:妇女孩子。

犉(chún):黄毛黑唇的牛。

捄(qiú):形容牛角很长。

似:通“嗣”,继续。

古之人:指祖先。

翻译
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粮仓成百开不闭。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译文

犁头入土真锋利,先到南面去耕地。

百谷种子播田头,粒粒孕育富生机。

有人送饭来看你,挑着方筐和圆篓,里面装的是黍米。

头戴手编草斗笠,手持锄头来翻土,除草田畦得清理。

野草腐烂作肥料,庄稼生长真茂密。

挥镰收割响声齐,打下谷子高堆起。

看那高处似城墙,看那两旁似梳齿,粮仓成百开不闭。

各个粮仓都装满,妇女儿童心神怡。

杀头黑唇大黄牛,弯弯双角真美丽。

不断祭祀后续前,继承古人的礼仪。

赏析

从《周颂·良耜》诗中,已经可以看到当时的农奴所使用的耒耜的犁头及“鎛(锄草农具)”是用金属制作的,这是了不起的进步。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的最大特色是“诗中有画”。

全诗一章到底,共二十三句,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黍稷茂止”十二句,是追写春耕夏耘的情景;第二层,从“获之挃挃”到“妇子宁止”七句,写眼前秋天大丰收的情景;第三层,最后四句,写秋冬报赛祭祀的情景。

诗一开头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春耕夏耘的画面:当春日到来的时候,男农奴们手扶耒耜在南亩深翻土地,尖利的犁头发出了快速前进的嚓嚓声。接着又把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撒入土中,让它孕育、发芽、生长。在他们劳动到饥饿之时,家中的妇女、孩子挑着方筐圆筐,给他们送来了香气腾腾的黄米饭。炎夏耘苗之时,烈日当空,农奴们头戴用草绳编织的斗笠,除草的锄头刺入土中,把荼、蓼等杂草统统锄掉。荼、蓼腐烂变成了肥料,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黍、稷长势喜人。这里写了劳动场面,写了劳动与送饭的人们,还刻画了头戴斗笠的人物形象,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秋天大丰收的时候,展示的是另一种欢快的画面:收割庄稼的镰刀声此起彼伏,如同音乐的节奏一般,各种谷物很快就堆积成山,从高处看像高高的城墙,从两边看像密密的梳齿,于是上百个粮仓一字儿排开收粮入库。个个粮仓都装满了粮食,妇人孩子喜气洋洋。“民以食为天”,有了粮食心不慌,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这可说是“田家乐图”吧!

另外,这首诗用韵或不用韵,依据内容的需要而作灵活处理,也是它的一大特色。“畟畟良耜,俶载南亩”,开头两句都用韵,“耜”“亩”叶之部韵。接着“播厥百谷,实函斯活”两句,却是无韵句。“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三句描写妇女、孩子到田间送饭,句句用韵,“女”“筥”“黍”叶鱼部韵,节奏明快。“其笠伊纠,其鎛斯赵,以薅荼蓼。荼蓼朽止,黍稷茂止。”这五句写夏日耘苗的情景,句句用韵,“纠”“赵”“蓼”、朽”“茂”是幽宵合韵,节奏也明快。“获之挃挃,积之栗栗。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这七句描写秋天农业大丰收情景,除“其崇如墉”一句不用韵外,其余句句用韵,“桎”“栗”“栉”“室”叶质部韵,“盈”“宁”叶耕部韵,同样节奏明快。最后四句,除中间两句“角”“续”叶屋部韵外,其余两句均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业劳动的场景,充满了对丰收和平安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农事活动的细腻描述,如耕田、播种、收获等,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顺应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畟畟良耜,俶载南亩"一句,以动人的声响和形象的刻画,描绘出农民辛勤劳作的景象。"播厥百谷,实函斯活"则展示了农业生产的丰收,预示着生活的充裕。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对女性角色和其从事的家务活动的描述,如"或来瞻女,载筐及筥,其饟伊黍。其笠伊纠, 其镈斯赵,以薅荼蓼",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多姿多彩。

后面的内容则是对农作物成熟和收获的描写,如"荼蓼朽止,黍稷茂止。穫之挃挃,积之栗栗"。这里的字面上呈现出一种丰饶和满足的情感。

最后几句"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百室盈止,妇子宁止。杀时犉牡,有救其角。以似以续,续古之人"展现了对家庭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构建了一幅和谐安宁的社会画卷。

作者介绍
诗经

诗经
朝代:秦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猜你喜欢

和张宪登乌尤山·其一

燕台爱士拔其尤,彻去藩篱吝与骄。

藻翰宿春题品遍,青青无复土山焦。

(0)

和陶挽歌词三首·其三

老眼日昏昏,华发日萧萧。

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

荣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条。

青松为我夕,白石为我朝。

仍幸二亲墓,相去无几何。

今得从之游,欢喜如还家。

我心既欢喜,安用挽者歌。

有人来奠我,但问山之阿。

(0)

登卧龙山

岿然千古卧龙山,节物年来□旧观。

犹有楼台出天半,正令星斗逼人寒。

春风偶种花千树,夏日仍栽竹万竿。

自愧牧民无实□,漫留佳致后来看。

(0)

寄周子及

回头一别两经秋,喜奉安舆返故丘。

自谓此时须见过,谁知官事不容留。

君游幕府声猷著,我住湖山景趣幽。

出处虽殊心不异,迂程能为一来不。

(0)

凌歊台六首·其五

百尺台前万顷宽,风烟缥缈隔尘寰。

天浮江水兼湖水,云抹淮山与楚山。

景物宛如图画里,星河祇在户庭间。

登临莫作悲秋意,且对黄花一解颜。

(0)

待史志道不至

欲觌英标慰此怀,既推印绶尚裴回。

心驰岩壑吾将老,目断云霄君不来。

清夜漫劳蝴蝶梦,重阳已负菊花杯。

傥能谅此拳拳意,胜似心颜相对开。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丘葵 奕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